李孝诚闻言点了点头,道:“即是陛下所命,我等自是无有不从,就将这群不识好歹的东西拖出午门外,杖责五十,以儆效尤吧!”
夏吉闻言连忙赔笑道:“陛下仁慈,王爷也是性情宽厚之主,此乃百官之福,大夏之福!”
众臣闻言好悬没吐他一脸。
众人心道:“这马屁拍的当真是有些丧心病狂了,陛下秉性仁慈是没错,那是个宽厚长者,但这位大将军王可绝不是宽厚仁慈之人。”
夏吉见众人傻愣愣的跪在那里也不说话,于是他提高嗓门儿语气不善的说道:“陛下仁慈,皇恩浩荡,免了尔等五十板子,可尔等可是都傻了吗?竟连谢恩都不会了吗?”
众人闻言这才反过劲儿来,于是众人齐齐的跪地冲着奉天殿方向,磕头道:“谢陛下恩典!”
李孝诚冲锦衣卫摆了摆手,锦衣卫见状连忙领命,随后将六十余位大臣给架了出去。
李孝诚偷偷给夏吉使了一个眼色,夏吉见状则冲着李孝诚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随后复又回到了奉天殿内。
夏吉先给李忠行礼,随后将李孝诚的意图说与了李忠。
李忠闻言却是乐了,道:“都说朕秉性仁厚,可依朕看来,孝诚这小子可比朕还要仁厚得多!”
夏吉闻言连忙陪着笑脸,道:“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王爷这可都是跟您学的呢!”
李忠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他对夏吉说道:“一会儿你去午门给孝诚传话,让他将众人的刑罚再减轻一些便是!”
夏吉闻言连忙称是,并适时的拍上几句马屁。
午门外!
六十多位准备受刑的大臣自横向的站了三排,一排二十来人。
这副场景算得上是相当的壮观了,自大夏开国起来,还从未有过同时杖责六十多人的时候。
一些喜欢看热闹的百姓则聚集在了wài wéi,他们时不时的交头接耳几句,说的是不亦乐乎。
李孝诚为大夏百姓的业余生活又增添了些许的乐趣,起码大家在茶余饭后又多了一项谈资。
一些并没有受到此事波及的大臣也没有离开,这是李孝诚刻意要求的,李孝诚就是要让他们看看闹事者的下场。
他们全都聚在了午门外的一侧,众人也都没闲着,他们正在互相交换眼神,亦或是交头接耳。
一些与杨继盛交好的大臣十分好奇的问道:“继盛因何没有出言直谏?”
杨继盛闻言却是笑了笑,道:“我觉得大将军王的提议并没有什么错,既然并无差错,那我为何还要自讨没趣呢?”
众人闻言哦了一声,并没有再说什么,这种政见上的分歧自是没什么可多说的,因为你很难去说服与自己政见不和之人。
杨继盛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的骨子里还是能够接受内阁制的,这或许是与他前世的经历有关。
历史上的明朝采取的便是内阁制的制度,现在李孝诚只不过是将军政给分开了而已,两者差不多,因为都是多相制,且都是将权利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
按照惯例,行刑前应该由一名小宦官进宫请旨,在得到了皇帝的答复之后再行刑,万一皇帝大发善心饶了受刑之人呢,说白了,这道程序就是为了彰显皇帝的仁德之举。
当然了,若是皇帝不同意对犯人减轻刑罚的话,那太监们自是还有另一套说辞,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套表面工程罢了,因为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受刑之人,被减刑亦或是被赦免的情况发生。
小宦官很快便去而复返,夏吉跟着他一同走了出来。
两人先跪地给李孝诚磕头行礼,随后由夏吉开口说道:“王爷,陛下让老奴给您带句话,陛下说:大丧期间应以宽政待人,不宜苛责大臣,如此便也是为太祖皇帝积攒下了些许的阴德,所以陛下特意令老奴前来给您传句话,说:让孝诚将大臣们的杖刑再减免一些!”
李孝诚闻言点了点头,冲着奉天殿的方向行了一礼,道:“父皇以仁孝治国,乃天下人之楷模,我等无不敬服!”
“父皇可有明旨?”
夏吉闻言说道:“并无明旨,陛下有口谕说:量刑的具体事宜,由孝诚定夺即可!”
李孝闻言诚点头嗯了一声,道:“陛下仁慈,但礼法却不可废,着杖责三十,以儆效尤!”
准备受刑的众人闻言均是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一些上了年纪的大臣,若是挨上五十板子的话,就算是侥幸不死,恐怕也得脱层皮,但若只挨三十板子的话,那么众人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