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一十三章 形势变动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仅仅两日时间,井陉兵备正使何应瑞的奏疏就摆到天启面前,奏疏已在内阁转了一圈,贴了内阁对此的处理意见。

    混元教乘机生乱蚕食地方税务,肯定要打击,严肃打击。

    区别就在于先打击,还是延迟打击。

    青巾贼已夺娘子关,现在若打击混元教,势必逼反,到时候自真定生乱,那何应瑞两头被夹击,保准完蛋。

    保定巡抚郭尚友所部六千余精锐覆没于临清,白巾贼流窜山东三面夹击济南,更丧心病狂处处纵火焚烧夏粮。

    夏粮折损过半的山东,已成为一个巨大负担。

    而徐鸿儒主力又磨刀霍霍摆出南侵的架势,朝廷能做的选择太少。宝贵的机动兵力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新军成型前容不得浪费。

    新军已证明了战斗力,德州战役期间贺虎臣所部三百跳荡铁骑穿插击破甚至阵战贼酋于hóng zhì。

    只是郭尚友命不好,精锐的保定标营、天津水营、步兵受制于地形、补给被贼军活活堆死。

    想到随郭尚友战殁的六千精锐,天启心情就很不好,这是精锐常备,只要钱粮到位以这批精锐为骨干,最少能在两三月内武装起三万左右的善战部队。逼的紧一点,一个月内也能发挥出不错的战斗力。

    郭尚友没了,中路防线洞开,真定若再生乱,那外出的真定车营、巡按标营军心慌慌,恐怕也会溃败。

    必须稳住真定车营、标营,这支军队在河南,才能牵制住西进的张士佩部,给河南争取集结兵力发起决战的时间。

    真定也不能乱,这里乱了,青巾贼就能从山西长驱而入。

    所以,内阁处置意见出奇的一致:暂时搁置。

    如此处理意见,天启也只好将这道奏疏留中不发不给批示,另一个问题又摆在面前,谁来继任保定巡抚,去收拾保定的烂摊子?

    就此事天启不出面,朝廷也有廷推,百官集议时推举出三人,名单摆在他面前由他来选。

    一个是东林魁首邹元标的江西老乡、弟子,前易州兵备,现太常寺少卿李邦华;一个是上奏督促贵州巡抚王三善出战而取得大胜的湖广道御史徐卿伯;一个是因病回家揭举闻香教谋逆事败,跑回京城亲自奏报而官复原职的六科官郭允厚。

    三个人选各有优点,李邦华资历、人脉正好合适。

    徐卿伯地处湖广,湖广的税赋、辽饷增派已拨给西南用在平乱,徐卿伯身为御史自然有监督钱粮调度、参与前线军机的责任。徐卿伯又是贵州卫世袭千户出身,熟悉西南地势、军情、人情,虽有功,可不便调离。

    第三个郭允厚的确是个公忠体国的干练、敏锐臣子,与闻香教有血仇,让他当保定巡抚必然会有一些奇效。

    可问题来了,哪有六科官直接下放巡抚的例子?

    御史下放巡抚倒是有例可循,六科官却是稀少。

    似乎不需要选,也不需要天启这个皇帝为难,李邦华顺利脱颖而出,升佥都御史,授保定巡抚。

    “可恨啊!”

    郭允厚明知廷推结果,自己肯定会落选,谁能拼得过李邦华?

    邹元标当年被群殴的时候,就李邦华不离不弃跟在邹元标身边,现在李邦华红的发紫,他去当保定巡抚,下到井陉、紫荆、大名三兵备,再到各府、各县官员,上到六部五寺,处处都会配合李邦华。

    几乎没有李邦华不敢收拾的人,让他去保定,自然能大刀阔斧的整合资源,事急从权迅速拉扯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

    之前的郭尚友也想这么干,可他干不了,也干不动,还不敢干。

    没有朝中大佬背书,谁能在地方放开拳脚做事情?

    保定巡抚呀,军功啊,火速升职,修炼,死后追谥,高位格鬼神起点……现在这个机会被东林领袖邹元标的弟子李邦华抢走了,郭允厚如何能心平气和?

    一个重量级的保定巡抚即将上任,可太原战场迅速恶劣起来。

    当青巾军在城外架设十八门三千斤红夷大炮时,山西巡抚刘策已然绝望,他绝望督促,山西总兵吴重阳更是绝望。

    宣大援兵迟迟不来,他凑集麾下五参将另一游击的机动兵力,陆续集结前后也不过一万两千人。

    就这么点人,就跟传说中zào fǎn的戚家军对阵,这不是送死又是什么?

    刘策此前的猜测送到京城中,终于传播到各处,青巾贼极有可能是心怀不满的戚家军旧部集结叛乱,这是个让人惊骇的消息,九边将门如丧考妣。

    人家不和你讲官场规矩了,现在立旗拔刀子反了,你敢上去跟他们拼命?

    人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