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旭日初升之时,狄光嗣正带着李弘和王勃,在庭院中讲经论道呢。
讲的哪家经典?论的什么道理?
自然是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经典”和“道理”,其实就是标点符号。
作为唐穿文的标配,你不发明个标点符号,好意思说自己来自后世啊!
狄光嗣虽然不太愿意落入俗套,但小范围内搞一下是可以的。
他并不准备借此扬名,所以再三和李弘与王勃强调,标点符号是从他人处借鉴而来的,并非自身的发明创造。
至于李王二人信不信,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他选择的论道对象,也是很有深意的。
李弘,现在的太子,在狄光嗣的帮助下,登极九五没有问题,起码不会落得个横死下场。
先在他心中埋下一粒种子,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能破土发芽,茁壮成长。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由于狄光嗣这只小蝴蝶翅膀的煽动,或许这个结果不会再出现。
但就凭王勃自小携带的神童之名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保不齐也会在其他方面结出累累硕果。
所以,对于王勃,也很有必要让他尝试一些改变。
三人正论到精彩之处,就听见院外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原来是县令魏真宰来了,魏真宰一踏入院门,就拱手说道:“几位真是好兴致啊!”
其实,一开始,让魏真宰来找狄光嗣,他是拒绝的。
魏真宰很不愿意拿此咄咄怪事来惊扰好不容易,偷得几日悠闲的太子殿下。
反正,他一直就认为狄光嗣就是太子李弘,谁让他二人年纪相同呢。
加之狄光嗣前番故意露出的几次破绽,这更是让魏真宰再无怀疑。
所以,这一次他不是来找狄光嗣这个太子的,而是来找书童狄洪的。
魏真宰认为狄洪就是在长安挫败吐蕃阴谋的狄光嗣,而太子李弘绕道晋阳就是为了邀请他一起同赴文水的。
简而言之,在魏真宰的认知中,狄光嗣与李弘的真实身份正好颠倒过来了。
狄光嗣见魏真宰打招呼,就问说:“魏县令一大早就登门拜访,定是有要事而来吧。”
魏真宰听后,也不绕弯子,直接言明来意。
“我此来,是想向狄公子借用贵书童狄洪的。”
狄光嗣眉头微蹙,脸现异色,难道太子李弘的身份被魏真宰发现了?
“所为何事?”
观察到狄光嗣表情微变,魏真宰心中信心更足。
“不敢相瞒几位,几日前,文水县中发生了一件怪异之事。
当事三人,一死,一重伤,一昏迷。下官不才,率领衙中差役前往现场勘查,却一无所获。
这才导致近几日城中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且所谈多涉及鬼神邪怪。”
从魏真宰的诉说中,狄光嗣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只得再次开口询问。
“魏县令说的这些,与狄洪何干?”
魏真宰抿抿嘴,接着说:“我曾听说,新任长史的公子狄光嗣虽年仅十二岁,但颇有些见识。
不仅于长安以一己之力成功挫败吐蕃阴谋,就是回到晋阳后也很得重用,身兼军职的同时,更是和海外巨贾合作,盘活了除了文水之外的整个并州经济。
我想请他,帮助我文水县衙勘破命案,不知狄公子以为如何?”
“你还是没说,这与狄洪何干?”
话已至此,魏真宰只剩下一条路,就是把话挑明。
“如果,我没猜错,您这两位所谓的书童,一位是太子侍读王勃,王子安,另一位就是新任长史大人的公子狄光嗣吧。”
魏真宰说完后,就目光灼灼地盯着狄光嗣,等着他的回答。
狄光嗣身后的王李二人也开始变得面容严肃了……
狄光嗣彻底弄懂了魏真宰的来意。
“县令大人真会说笑,我身旁的两个小小书童怎么会是你口中的二位呢?”
魏真宰还想开口,却被狄光嗣抢先抬手阻止了。
“魏县令稍安勿躁。虽然魏县令猜的不对,但我几人不会就此袖手。我等几人随魏县令走一趟现场,又有何妨?
只不过,无端猜测下次可就不许了。”
魏真宰显然没有get到重点,他只听到狄光嗣说他也要同去。
“怪事现场乃是险地,太子殿下万金之躯,岂可以身犯险?”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