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前番我确实是孟浪了!竟然没有注意到吐蕃所上的题表上注明的限制条件;
原来我所设想的方法,肯定是不能用了,而一时之间我又想不出合适的解题方法,所以我的处境很是不妙啊!”
这是狄光嗣临下高台前,对李弘说的,当时的李弘虽然认为事情没有狄光嗣说得那么严重,但其实心中也不敢打包票。
反观狄光嗣,他之所以对李弘说这一番话,就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毕竟这个世界,皇权就是一切,皇帝如果真想杀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是做得到的!
狄光嗣现在所期望的就是不要因为自己而牵连到狄仁杰和上官仪,这才有了他对上官仪说的那一番郑重无比的话。
“嗣儿,你难道想不出其他的解题方法吗?这应该难不倒你啊?”
上官仪已经猜到了狄光嗣的用意,但他还是不愿相信这世上还会有让狄光嗣束手无策的境况。
闻言,狄光嗣颇有些玩味的笑道:“舅公,吐蕃此举本就有强人所难的意图,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pò jiě的,我能想出之前的那个解题方法,已然是不易了!”
最后,狄光嗣摇了摇头。
上官仪一声长叹,“好了!嗣儿,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狄光嗣点头,对上官仪说:“若事有不济,有几件事舅公需放在心上!”
上官仪颔首,示意狄光嗣继续说。
“舅公与嗣儿父子的真正关系,万万不可让他人知晓,包括皇帝与皇后,否则此事难免不会牵连到上官一府;
你那外甥,我那父亲,却是个重感情之人,倘若嗣儿我被此事牵连,舅公一定要阻止他相救与我,因为皇帝与皇后如果真的想要我的命,纵使他有万般本事也回天乏术;
必要时,舅公可行非常之手段!”
上官仪一直在观察狄光嗣,他注意到狄光嗣的表情很是真挚,诚恳,坦然,决绝,却独独没有面对死亡的那份惊惧。
上官仪佩服的同时,想要出言安慰,“嗣儿,你······”
没想到,狄光嗣却抢先打断了他的话,“舅公,让嗣儿说完!其实,我也知道舅公想说的是什么;
但是在我看来,皇后武氏未必会支持与我,前番虽然我说服她将韩国夫人武顺与贺兰敏月流放岭南,但我毕竟杀了她的亲侄,保不齐她会临场变卦,记恨与我;
还有,舅公以为,太子李弘会替我求情,依嗣儿看来,李弘不替我求情还好,倘若太子因我之事,再次拂逆皇后武氏的意愿,从而惹火皇后武氏;
真要到那时,不要说救我了,太子李弘自己能不能全身而退,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上官仪眼眸中闪过一丝惊惧,狄光嗣说的正合他心中所想。
“唉!虽然我不想承认,但嗣儿你说的很有道理,舅公我有点想当然了!
只是,可惜了!可惜了你······”
上官仪无奈,只有叹息着说道,可是最终,还是说不下去了。
狄光嗣见上官仪一脸落寞和惋惜,忍不住安慰道:“舅公,不必如此!此事若要追根溯源,还是嗣儿自己的原因,也怨不得旁人;
望舅公一定将嗣儿的话放在心上,万不可因嗣儿一人而让上官一府与家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上官侍郎,保重!狄光嗣要回去了!”
在朱雀门拐角处,狄光嗣给上官仪行了一个大礼,随后就转身离开了。
留下上官仪一人呆愣在那里,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狄光嗣顿觉轻松了许多!
不是狄光嗣不怕死,或者说他又多大公无私,只是他一直把自己当成游离在这个世界之外的人罢了;
如果皇帝李治与皇后武氏因输了唐蕃赌局而迁怒于狄光嗣,上官仪可能会不惜代价的相救,一则是因为狄光嗣前次救了整个上官府,后来又救了上官婉儿一次,加上上官仪与狄仁杰不为常人所知晓的舅甥关系,上官仪很有可能如此作为!
要是这样,上官仪一家逃过了“废后诏书”那一劫,却因狄光嗣之事再遭劫难,狄光嗣自觉,自己之前做的还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狄光嗣叮嘱上官仪用非常手段阻止狄仁杰相救自己,狄光嗣认为,狄仁杰并不会只有狄光嗣一个儿子,少了一个,还会有两个、三个;
自己一个局外人,又何必连累狄仁杰呢?
既然是局外游离之人,就让时间来冲淡关于他的记忆吧!
狄光嗣是这样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