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治出于维护李弘的目的,自然是不会拒绝狄光嗣的请求,至于贺兰敏月的指摘,狄光嗣不会放在心上,虽然她很美很漂亮;
没过多久,两个东宫侍卫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了含元殿。
桓彦则与那名皇后武氏的亲信侍卫给皇帝李治见过礼后,便起身站在一旁。等候问话。
高台之上的李治看了上官仪一眼,上官仪会意,出班对两名侍卫问道:“你二人说说,彼时感业寺迷香院中到底发生了何事?记住,要据实禀奏,不可有半点虚假隐瞒,你二人可明白?”
上官仪先是叮嘱了一番,两名侍卫俱都点头称是,说不敢有所隐瞒。
紧接着,上官仪问桓彦则道:“太子殿下发现贺兰敏之欲在迷香院遂行不轨之事时,殿下是如何做的?”
桓彦则据实答道:“上官侍郎容禀,彼时殿下命令我将替周国公看守大门的几个家丁制服,而后就和几位小郎君一起进入迷香院中;”
上官仪沉声道:“你说的可是实情,没有半点隐瞒!”
桓彦则一听,惊惧万分,赶忙解释补充道:“我所说的俱都是亲眼所见,没有半句虚言!”
上官仪点点头,转而看向那个武氏心腹,问道:“你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那侍卫道:“我与桓彦则听从太子殿下命令,把守着迷香院的大门,许进不许出。
过了一段时间,我偶然听到有人大喊说太子殿下有危险,某人试图行刺太子殿下,闻言,我赶忙冲进院内,见周国公正拿着一把bǐ shǒu冲向太子殿下,好在太子殿下身前有三位小郎君挡着,否则我和桓彦则可就万死莫赎了!”
那侍卫的话说完,含元殿中鸦雀无声。
他的话最少证明了几点:一、周国公曾经试图行刺太子殿下;二、狄光嗣、杨炯与王勃三人有救护太子之功;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皇后武氏对太子李弘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要知道,那侍卫乃是皇后武氏的心腹,现在他的证言全部有利于太子李弘,毫无疑问,皇后武氏的态度已然明朗。
武顺与贺兰敏月听完两个侍卫的回话,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们无法想象,皇后武氏会不偏帮武家人,更何况,贺兰敏之还是武氏亲自选定的武家继承人,这真是太吊诡了!
同样想不通还有许敬宗和刘祥道,一个是拥护武氏的领头羊,另一个则是反对皇后武氏的召集人。
许敬宗很奇怪,皇后武氏怎么会不帮武家人,反而如此维护太子李弘呢?
刘祥道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后武氏对待太子李弘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甚至为了太子李弘能够牺牲她亲自选定的武家继承人呢?这样的皇后武氏,还需要我们反吗?
皇帝李治则是感觉非常意外,他也没有料到皇后会如此袒护太子李弘,特别是在牵涉到武家人时。
皇帝李治对太子的表现很满意,也非常看重李弘,打心底里,他是无论如何也要站在太子李弘一边的。
原本他认为要说服皇后武氏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和手段,没想到皇后武氏如此通情达理,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其实,含元殿中的不少大臣都是一副吃惊和思索的表情,他们都认为皇后武氏此举太过反常,太出人意料了!包括人老成精的英国公李积。
只有狄光嗣,表现得异常平静,仿佛此事和他无关是的!至于太子李弘,则是非常感动,感动于武氏对他的爱护与支持。
上官仪向皇帝李治拱手道:“臣已经问完了,还请陛下圣裁!”
皇后武氏的态度表明,这件事就已经算解决了,皇帝李治的心情不由得大好,“狄小子,你怎么看?”
狄光嗣先是看了袁恕己一眼,然后说道:“前番袁少卿参奏太子殿下三宗大罪,这事还未结束!”
李治笑道:“那你就继续吧!”
狄光嗣闻言,也不客气,“袁少卿,依小子看,这三条大罪你是躲不过了!”
袁恕己虽然有点心虚,但还是假装镇定道:“黄口小儿,休要危言耸听!”
狄光嗣虽然不屑与这些土着计较,但这袁恕己几次三番地称自己黄口小儿,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所以他不准备客气了!
“冥顽不灵!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狄光嗣感慨一番后,说道:“汝职司刑狱,大辟之罪尚凭臆断,失职如此,其罪一也;道听途说,风闻奏事,对当朝太子恶语相向,不敬如此,其罪二也;无凭无据,妄图拘审储君,更暗指当朝太子残暴不仁,嗜杀成***行废立之事,其心可诛,其行可鄙,其罪三也!
有此三罪,不知袁少卿以为如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