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萧后陷入了更长时间的沉默,大司农的话虽然有些荒诞不经,其中却似乎又有大道理在。
方才所讲,看似都是一些浅显的道理,但细细琢磨之下,却又觉得极为深奥。
这种由浅入深的方法,让萧后很是受用,即不会太过费解,又能细细领悟,反复咀嚼之下,便已有所悟。
钱币即是契约,契约首重信,一旦失信,便也就失去了钱币的根本,原来自己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滥发交子,导致这钱币的契约精神荡然无存,也就失去了作为信物的基本根本,当真是一大失策呀!
还有那什么通货膨胀?这通货膨胀又是个什么意思?按照他话中的意思,这滥发交子之后造成的恶果,似乎就是这通货膨胀?
理清楚之前那段话中的逻辑关系之后,萧后再度开口询问道,不过此时的话语中,早已经没有了一丝不耻下问的意味,倒更像是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那这通货膨胀又作何解释?”
“通货膨胀这个话题太大,解释起来也颇为麻烦,今晚肯定讲不完,这里先讲一讲这货币的大概发展历程。”
“那有劳大司农继续……”
萧后闻言,虽略有些失望,不过听他言语,并无藏私的意思,只是担心一晚上讲不完。
想到这里,才惊觉过来,天色确实已经不早,远处篝火旁的人群,也已经散去,只留下这里孤零零的一处了。
夜已深,而她却还在这里与一个异国男子促膝长谈,此有违礼数,即便辽国的民风彪悍,远不是宋国那习俗所能比拟,但如此场景,终究有些不妥。
想要就此中断谈话,但这话题又实在引人入胜,恨不得听他讲上三天三夜,于是略微权衡之下,还是决定再听他讲上半个时辰,就半个时辰。
至于大司农这边,虽然也感觉到天色已经不早,但他向来是个夜猫子,这是前世留下来的习惯,尽管来这里也已经有些年头了,尽管这里的夜晚没啥娱乐活动,但这个熬夜的坏习惯,却很神奇的被保留了下来。
对他而言,晚上**点钟,完全不是个事,正是战斗力最旺盛的时候好不好,因此也完全没有在意此时的天色,继续夸夸其谈的说道。
“通货膨胀是一个不可逆的现象,会一直持续,且不断增长的过程,尤其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一开始,是一个贝壳换一条鱼,后来是两个贝壳换一条鱼,再后来是三个,四个五个……
渐渐的,人们发现,去买一条鱼的时候,需要背上一袋子的贝壳了,这显然失去了钱币方便携带的初衷,至那时人们便急需另一种拥有契约作用的媒介来取代这个越来越泛滥的贝壳了。
当然,那时候的人们,肯定不会再去选择竹片石块这种很容易就能获取的媒介来替代这个贝壳。
正好这时,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冶炼技术的出现,各类青铜器皿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然后某一天,又有一个人突发奇想,用一小块青铜向鱼贩子换取了一条鱼……
青铜块需要冶炼,来之不易,不能被随意获取,熔炼打制之后,还有实际的用处,不像贝壳,不能吃不能用,破了坏了只能扔掉。
于是这种新的货物媒介,很快便获得了人们的认同而随之效仿,并在漫长的时间岁月中,逐渐取代了之前的贝壳。
后来,人们为了交换时能更好的判断多寡,更好的体现公平,还把青铜块铸成了固定的形状,每一枚青铜块的大小与重量力求相等,由此,铜钱作为新的契约媒介,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而沿用至今。”
这一回,王浩把话讲完之后,迟迟没见萧后有所回应,转头望去,却见她始终紧蹙双眉,若有所思,仿佛是有一个大结迟迟不得打开。
良久之后,才听她悠悠的出口言道。
“那……那先前的那些贝壳去往何处了?”
这显然又是一个她很是感兴趣的话题,从先前的这段话中,她又看到了自己那些交子的影子,甚至是宋国把大量的铜钱输送到辽国的原因。
不过现在她最关心的,还是那些贝壳的去向,那些越来越被贬值的贝壳,像极了而今辽国的交子,一开始,能买一条鱼,慢慢的就变成只能买一斤米了,而且还在恶化。
可不论如何贬值,它总该有一个去向才对吧,若无最后的去向,发出去的那许多交子,怎可能会无缘无故的消失,若真的消失了,那岂不是白忙活了,白忙活也就算了,可那些被交子买去的货物呢?也凭空消失了?
这显然很不对,其中有太多的逻辑对不上,怎么算都算不明白,唯一知道的,大概就是,自己搞出来的这个交子,真的很糟糕很糟糕。
而且照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