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与定方两万将军所言都有道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陈国有猛将,有统帅,却无善于谋划之人。”
“张必先虽有谋略,却终究乃是一帅才也!不可称之为谋。”
“两位将军,王上曾言,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我军谨记此言,再施以计策,必能大胜而归。”崔浩淡淡道。
崔浩虽有真才实学,然而毕竟年纪尚轻,身上还带着自比留侯的傲气。
不过赵云与苏烈也不是那种小气之人,脾气也很沉稳,自然不会和他计较。
赵云犹豫片刻之后,说道“我军有伯渊,岂知敌无乎?”
“伯渊智谋顶尖,然而岂可小觑天下之人?岂不闻奉孝总理以及左右二相乎?”
“孔明一计灭蒙数万,尚且知天外有人,伯渊年不过双十,还需谨慎为妙。”
崔浩面色一僵,他还没有自大到自己比郭嘉他们厉害的地步,然而他并不认为他差在哪儿,不过是战功而已。
灭了陈国,他的战功自然也就起来了。
“子龙将军所言甚是,伯渊谨记于心。”崔浩微微躬身道。
崔浩虽然自大,但是却能听别人的意见,不然他也不会有如此智谋了。
……
武国,王府!
“大汉之龙脉动了!”郭嘉,诸葛亮两人同时抬头看着天上的星宿,面色有些凝重。
就在刚刚,大汉的龙脉竟然动了,而且似乎壮大了起来。
“曹操兵出仲国,许昌之中似乎有人搅动风云了。”
然而这一切荀彧却尚未可知,他是灵王大圆满不假,但是大汉龙脉的动向他却找不到为何。
在他看来,曹操还是大汉的丞相,曹操出兵,大汉之龙脉必然会动。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张良却发现了不同,这不是曹操带动了龙脉dòng luàn。
而是汉帝有所行动了。
汉帝已经被困在皇宫,汉室宗亲已经消亡,竟然还能改变大汉的龙脉吗?
张良当即就和曹操说了,没想到曹操哈哈一笑道“有文若在,我放心。”
张良想到荀彧,也松了一口气,有荀彧在,确实不用太过担心。
而且许昌之中还有一个司马懿呢。
虽然张良与曹操都看出来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但是曹操压得住他,他就能为我所用。
“旭!刚刚大汉本土的气运忽然消失,以他消失的代价将一个人带出世了,而且还是汉室宗亲。”
脑海中响起杨子凝重的声音,王旭不禁眉头一皱,沉声道“是谁?”
“三分天下诸葛亮,”
杨子没有继续说下去,王旭已经知道是谁了。
这尊大神竟然出世了,还是汉室宗亲,怕是要搞事情了。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
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着称于世。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
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