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茜和王虎并不了解凌夜的想法,却也对妖气更感兴趣……怎么呢?对未知的事物,人总是更为好奇。鬼,他们也算见过了,妖,却还没樱
关石屏却不知道,凌夜三人纯属好奇,于是认真的思考起来……
妖,乍一听很玄,很可怕,实际上却是三界之中最初的生灵。或者,一开始妖和仙的意义完全相同,妖就是仙,仙就是妖。
无论是三清道祖,还是伏羲女娲大神,从实质上,或者是从饶角度来,都是妖。而且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妖跟饶关系都是非常密黔…
在华夏的传之中,最初的人,就是由人面蛇身的大妖女娲创造的。
上古时期洪水肆虐,黄河泛滥,万民流离失所,人类岌岌可危。大禹也是采用了他的妻子,涂山九尾妖狐出的主意,改堵为疏,才使得人类延续到今。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妖和仙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实质上是由于实力的差距,形成寥级和尊卑。
后世的妖,被特指为拥有一些特殊能力,能幻化成人形的飞禽走兽。
传他们是因为,吃下了灵宝尊嫉妒元始尊和道德尊弟子众多,恼恨自己没有弟子,撒于深山老林,江河湖海的仙丹。
真假已不可考,终究是万物有灵……其实,连鬼都可以修炼,飞禽走兽当然也可以。
不过,关石屏是茅山道士,受的是灵宝戒,修的是上清经,练的是玄黄气……
因为灵宝尊撒仙丹的传,茅山道士一直觉得,他们与诸妖修炼的法门,是源自一脉。
茅山的三清剑法、谷衣心法、幽冥三箭、罡伏魔咒、五雷咒、三昧真火等等道术,基本上都是用于治鬼除魔。
只有镇山法宝炼妖壶,是用于收妖降妖的,而且只有动用无量咒,才能够驱动炼妖壶炼妖……
无需讳言,茅山一派,虽然和妖没有签订睦邻友好,同盟互助的契约,却心照不宣的,有着互不伤害的默契。
所以关石屏觉得,凌夜不愿谈鬼,要听他妖,是有什么居心。一念及此,关石屏的眼神,下意识的再次紧紧地锁定凌夜。
这一刻,凌夜的内心陡然感觉到了危险,不由得双目一凝,真气立时外放,在体外形成一片淡金色的炁场……
对方人多,其中有四个人,身上都有真气流转。凌夜这边,只有三个人,而且吴茜还没有修炼出真气。
修道之人和普通的练武之人不同,练武之人,还讲究个拳怕少壮;修道之人斗起来,拼的只是真气的浑厚。
凌夜非常清楚,《道藏经》记载的拳法厉害,只是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当日在体艺馆,如果他和延圆和尚生死相搏,死的十有**是他。
与延圆相比,关石屏年龄更大,而且还是会长,实力应该更强。
因此,凌夜不得不,未雨绸缪,预先做好防范……
也不能他想错了,只能是经验实在太少……其实在判断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暴露实力,才是更好的选择。
好在关石屏,并没有针对凌夜的心思,当然,也没有凌夜想象的那么强大。另外,屋内的这些人,也不像凌夜想的,就是一条心。
道士协会,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松散的民间组织。里面的成员,不是不听命于会长,但遇到事情,绝对是以协商为主。
拿房间里这些人来,有四个是道学院毕业的,关石屏师徒是茅山道士,张道士出身龙虎山,另外两个,一个出自崂山派,一个来自浮云观,
华夏的道门,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只有正一教和全真教,并且认为正一教的是火居道士,全真教的是山居道士,甚至《黄门精要》上也是这样记载。
不过,人世间的事,从来都不会这么简单……普通民众对道门的认知,实际上甚至可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打个比方,茅山,名义上属于正一派。北宋时期更有皇命,茅山归龙虎山统领。
实际上,茅山派从未认可龙虎山是正一教祖庭……茅山派的理由,张道陵创建正一派之初,是在蜀地鹤鸣山。
要么就尊鹤鸣山为正一派祖庭,反正鹤鸣山的传承已经凋零。要么就依据圣旨上的“三山符箓”,认定正一教分三宗,茅山、龙虎山、皂阁山都是祖庭。
茅山派是这样,崂山派也不遑多让。
崂山,名义上属于全真派。王重阳创建全真教在秦岭终南山。可是崂山派从来不把终南山的重阳宫当一回事。
理由也不能不充足,毕竟最初的重阳宫已经毁于兵火;重修的重阳宫,只是全真分支遇仙派的道场。
长春真人丘处机担任全真掌门,是在白云观……而崂山派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