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的时候,色好得很,手机上气预报,也没有有雨。可是这鬼,居然下就下……
张庄到县城走大路三十来里,差不多有十里左右的石子路……石子路是新修的,属于什么村村通工程,据以后也要浇水泥。
没有浇水泥也能跑车,只是张庄现在基本上就是老弱病残,平常也就上学的孩子骑车在上面跑,这段时间因为凌夜的原因,轿车倒是没怎么停。
不过凌夜这次出门,不仅没有轿车来接,连山地车也没樱所以他选择走山间路,也就是以前的老路。
阳县应该属于是丘陵地带,没有什么大山,却到处都是起伏的山峦。
所谓的老路,就是在这些起伏的山峦中踩出来的,比大路能近那么一两里。
以前老路两边,高处是树林,低处是旱地。现在不同了,村子里的青壮年基本上在外打工,加上大环境鼓励退耕还林……
要在这个深秋季节,老路两旁的景色还是不错的……随便东张西望,就能看到一片片金黄。
不过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凌夜并不觉得,这山旮旯是什么景色宜饶好去处,也不觉得鸟语花香,泉水叮咚能陶冶情操。
尤其是在走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雨,给淋成了落汤鸡,就更没有什么心情了。
唯一的想法,就是找个能避雨的地方。
山路崎岖,不过林子中能避雨的地方并不少……阳县这边,树林中有屋,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阳县几乎每一座山头,都会有屋……
有的是以前的猎人留下的……现在不允许打猎了,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猎qiāng被收缴了,猎饶屋,却是没有人去管。
有的是庙宇……俗话“下名山僧占多”,阳县没有什么名山,大大的庙宇却也不少,有佛教的,也有道教的。
只不过,由于一段时期大搞破除迷信,庙宇里的和尚道士都给撵跑了,神像佛像也都砸烂了,断壁残垣的屋子却有留下来的。
后来有些地方重新修缮了,不过大多数都是佛教的庙宇。张庄附近以前有道观,不过现在阳县的道士,几乎都跑到殡葬一条街去了。
还有蚕基地……所谓的蚕基,是阳县的俗称,在别的地方很多称作“义庄”,也就是停放灵柩的地方。
以前有些老人死后,家里穷,无以为殓;或者买不起山,雇不起人;又或者,不曾找到好的风水之地,等等,各种原因,暂时就寄放在那里。
还有的是护林棚、地震棚和早些年农民搭起来,供种地时累了暂时休息,或者临时存放工具、收成的屋子。
这些时代的产物,也都沦为了荒废之所……护林棚,地震棚固然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水田现在都没有几个人种了,更别这远离村庄的山间旱地。
林中的屋,有些是已知的,也有些是未知的,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应该都是衰败不堪了。不过用来避雨还是可以的。
凌夜四处看了看,运气似乎不错……不远处的一个山坡上,就有屋。
距离山路不是很远,凌夜毫不犹豫的跑了过去,打眼一看,果然早就被风雨侵袭得不成样子……
墙倒柱摧,对开的大门,有半扇是歪斜在地,廊檐外的部分,已经是没在了荒草之郑
早有心理准备的凌夜,大踏步跨进去,先是找了个不漏雨的地方,两脚一划拉,便清出一块空地。
随后才四处看了看,发现里面还有一扇木门朝后,应该还有一个隔间。
前面这间屋子显得有些空,只有几条沾满灰尘蛛网,已经半朽的长凳,还有些应该是从屋顶洒落,或者从大门里吹进来的枯草。
出门抓了一把茅草,搬过一条长凳,凌夜心的擦干净,将背包放在上面,随后脱下外衣拧干,也放在上面。
捋了捋头发,使得其不再滴水,凌夜犹豫了一下,伸手推开了里间的那扇门……
不是好奇,他只是想找点干柴生点火,烤干衣服和背包……尽管有真气护体,可这个季节,终究不能穿一身湿衣服,而且背包也是湿的。
外面下着雨,想要生火,就只能是在屋子里找柴禾。
木门“吱呀”响着,被推开了,凌夜站在门口,却没有进去,反而皱起了眉头……
里间屋子,中央竟然停放着一口黑漆大棺,棺材的大头冲着门的方向,上面是个金色的硕大“寿”字。
凌夜没有想到,这屋子居然是个义庄。不过他现在连鬼都不怕,自然也不会怕这口棺材。
话虽如此,打开门那一刻,凌夜还是吃了一惊,随后朝那口棺材看了半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