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娇一旁听了,气不打一处来。自己还窝在水泊做贼,张口闭口给别人求个正将。那黑厮是你祖宗啊?
越想越气,牛小娇便在桌下踩了一脚,王庆吃痛,立刻偷踩回去,两人踩来踩去,脸上则不动声色:“宋江是忠义之士,杀之不详,我就是想成全他一腔报国之志,没别的意思。童叔你觉得能办,就帮我个忙,钱的事我来筹措。办不了也无所谓,我也是一时起意。”
童平想了想,问道:“宋江这人,老朽也有所耳闻,总觉得是个虚张声势的无用之辈。姑爷你真觉得他有本事?”
王庆郑重的点点头,道:“此人文韬武略,都不出众,却有一种大本事,能得人心,我对他甚是看好。”
童平喝了口茶,道:“姑爷你先忙,容老夫琢磨琢磨,回头给你一个答复,如何?”
王庆拱拱手,道:“有劳。”
给宋江要个官,是王庆临时起意。其意有三:第一,他必须得欠童府一个人情了。这事儿说来可笑,童贯玩利益交换玩成了习惯,死活要让王庆欠他一个人情。人情是利益的基础,没人情的捆绑,他不敢和王庆同坐一条船。王庆就纳闷了,什么样的人情,都比过你把女儿嫁给我的情分。这人情他一直都不肯欠,天知道以后要怎么还人情,童贯可不是善男信女,真让他干点违背内心原则的事,他做是不做?拖到现在,童贯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他怀疑王庆别有二心,不然为啥分的这么清楚。
这事里里外外,都透着蹊跷。童贯厚待王庆,一开始以为是冲着娇秀的面子,后来觉得不像。问王砉,王砉认为是看谢云枝的面子,当初三人在山中学艺时,谢云枝对童贯着实不薄。可以想象,童贯在出山以后经历了多少坎坷,才混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就算是今天,身边也充斥着尔虞我诈,阴谋诡计。山中那段时光,大概是他一生中最轻松最快活的日子了。有此种种,童贯关照一下师姐的独子,也非稀奇之事。
王庆认为在理,又觉得还有隐情。
他总觉得,童贯有和他合作的意思。听起来匪夷所思,童太尉会和一个山贼头子合作?论实力势力,王庆真没这个资格,那么童贯所求为何?
此外,童贯、童平已经说了多次,两三年内汴京要出大事,让他不可轻举妄动。在记忆里,京城这两年风平浪静,何来大事件?王庆有种预感,目前一切的反常,应该都与那件‘大事相关’。可惜缺乏线索,无从猜测。
很多事情想不通,但有件事是显而易见的,翻脸的代价极大,大到梁山难以承受。且不说娇秀的情感,一旦童贯恼羞成怒,引两支西军前来剿匪,梁山瞬间危如完卵。王庆不想接童贯的人情,是不想授人以柄,沦为童贯在绿林中的门面。
然而童贯咄咄逼人,他也只得先退一步。过两年梁山兵势养成,他未必就斗不过西军。乱世之中,拳头硬才有话语权,无拳无勇,再说算计也没用。如今只好先接一个人情,稳住童贯,伺机还他一个人情便是。
第二,他要把宋江这个搅屎棍子弄走。及时雨一旦出事流落在江湖上,他对绿林的号召力极强,轻易就能聚成大伙。王庆招募梁山好汉,整合京东、京西绿林,宋江势必会成为一头拦路虎。既然宋江一心一意想做官报国,那就给他个官做好了。
说是算计,实是提携。假设宋江有未卜先知之能,料到自己未来有份作梁山泊主,给他一个抉择余地,他百分百会选择去当官。在宋江心里,就算作小吏,也比当强盗要光彩些。何况是做官,何况是作一路将兵的正将!
第三,王庆曾对宋江起过杀心,深思熟虑后,按捺住了。宋公明仁义满天下,让山寨好汉去斩杀他,众人必然不肯,王庆能用的人手有限。而宋江是水浒主角,以一介小吏传名于江湖,手下定然养着一批爪牙死士。王庆一击不中,黑厮把话头传播开来,对他的江湖声誉大有损害。
第四,不出几年,江南方腊便要zào fǎn。王庆和方腊本无仇隙,阳谷劫法场一战,明教公然站在朝廷一方,疯狂砍杀劫法场的英雄好汉,自此结下冤仇。
王庆不管明教的人有何苦衷,出手就是出手了。别说啥同气连枝江湖义气,方七佛差点把孙安给砍死时,汪公老佛撵着李宝狂追狠杀时,可没见明教的人讲道义。因南北路远,王庆没法举大军去伐明教,最多带十几个头领过去闹事。江南却是方腊的地盘,几十个人杀过去,却不是羊入虎口自投罗网?
王庆暂时奈何不了方腊,但他能给明教添堵啊。宋江建功立业心切,把他弄去南方统军,遇着方腊反叛,他岂有不死战的道理?宋公明名扬南北,在北方能成事,在南方也查不到哪里去,或多或少,都能给方腊作个对头。
有此四点,王庆才不惜欠下一个大人情,硬扶宋江入仕途,助他青云直上,逆天改命。
童平这边没给准话,就先不去找宋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