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骜还在四处寻找能够治理黄河之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长安流传出这么一句谶语:“有能循禹之功,在资中求之。”
当有人将这句话告诉刘骜之时,刘骜当然是有所怀疑的。这句谶语的意思,就是当世能够像大禹治水一样治理黄河的人,就在资中这个地方。
像这种谶语,都是有目的之人特意为之,刘骜并不觉得它可信。不过即然传出这么一句谶语,说明是有人想告诉刘骜,这个能够治理黄河的人在资中这个地方。
资中县,属益州犍为郡,也就是后世四川资阳。这里在秦朝时是属于蜀郡,而李冰当年就是任蜀郡太守。刘骜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不由诧异,难道这个人与李冰有关系,真的懂得治理河道?
此时的情况,刘骜也只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绝不放弃任何希望的精神,刘骜立马就命人去资中寻找这样一个人。
不过这一去,却并没有什么收获。人海茫茫,除了知道这个人是资中县人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的特征,所以寻找起来,也没有什么头绪,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见到这样一个结果,刘骜也暗骂自己病急乱投医,怎么会真的就相信这样一句谶语。
刘骜细细一想,这谶语是在长安传开的,说明传出这谶语之人就在长安,如果这人追求名利,应该会前来应征的,此时为何又不出现呢?
王凤对于谶语,还是比较相信的,就像他妹妹wáng zhèng君,如今不就是一语成谶。王凤非常清楚,若是有人能够治理河道,就是大功一件。这样的人,王凤当然也希望第一个把他找出来,为自己所用。
王凤也是想派人去资中寻找这个谶语之中的人。恰在此时,杜钦忽然前来与王凤相见。
杜钦虽然名义上是他手下之人,可并不热衷于名利。王凤知道杜钦是个见多识广,足智多谋的人才,所以王凤对他也一直是礼敬有加。
杜钦来找自己,多半是有重要的事情,所以王凤对他问道:“先生来此,所为何事?”
杜钦也没有说什么客套话,直接进入主题道:“近日长安盛传一句谶语,说这能够治理黄河之人,乃是个资中人,将军似乎也在寻找他。”
王凤听到杜钦提起这个,便知道他肯定有线索,心下大喜,当即对杜钦问道:“正是,莫非先生知道此人?”
杜钦缓缓笑道:“我知一人,名曰王延世,正是资中县人。他从小仰慕先贤,尤其是曾任蜀郡太守的李冰父子。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他们一样,造福一方。所以他在蜀地收集了大量有关李冰治蜀的事迹,尤其是他建造都江堰的过程。当世恐怕没人比他更清楚,都江堰是如何建造的。如今这谶语所言之人,极有可能便是此人。”
王凤听到这里,心中大喜过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王凤当即笑道:“先生真是神通广大,竟然如此轻易便找到了谶语所言之人。本将军要见他,不知可否?”
杜钦笑道:“能够得到将军的青睐,也是他的荣辛。我立刻修书一封,引他前来拜见。”
王凤听到这里,十分兴奋,对杜钦说道:“那就有劳先生了。”
杜钦对王凤点点头,然后便慢慢的离去了。
王凤这个时候,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这个谶语就是上天的指引,也就是天意。王凤不由大声笑道:“天助我也。”
杜钦离开之后,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看起来,王凤是完全相信这个谶语。
其实这个谶语,就是杜钦传出来的。不过这个谶语不是为了传给刘骜,而是为了传给王凤,只要王凤相信了这个谶语,必然就会让王延世来治理黄河。
其实,当刘骜下发求贤令之时,王延世知道之后,就亲自来到长安,准备应征。杜钦与王延世是知交好友,也知道他有这个才能。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杜钦却阻拦了他。
王延世非常不解,因为他也知道杜钦现在算是王凤的人,当然就怀疑杜钦现在已经是被利益熏心,帮着王凤干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所以王延世对杜钦叫道:”昔日盲杜子夏,名冠京师,如今却攀附权贵,泯灭良知。我王延世,今日便与你断交。”
杜钦见王延世说了这样的话,倒也没有生气,而是说道:“区区虚名,我杜钦从不在意。如今东郡决堤,几十万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你远赴长安,欲毛遂自荐,解决黄河水患,自然是心怀大义。不过你若是就此前去,恐怕不仅治不了黄河,性命亦堪忧。”
王延世见杜钦说出这么番话,似乎另有他意,便又问道:“你此话何意?“
杜钦说道:”你初到长安,岂知长安凶险。当今天子亲派御史大夫前去东郡治理河道,最终命丧东郡,你可知其中原由?御史大夫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