傰宗这次事件之后,长安终于是归于平静,这次王尊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不过刘骜心中,却并没有太多胜利的喜悦。王尊并不是久在军中的将军,让他平定这样的叛乱,也是不得已为之。如今大汉将才凋零,刘骜心中也是有点担忧了。太久的和平,让武将难于找到立功机会,他们很多人,也开始弃武从文。
虽然儒家这个时候也是讲究文武双修,就像王尊一样,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为将,但终究不是专业的将官。根据后来的情况也知,儒生会渐渐的褪去身上的血性,毕竟想要弄懂那些先贤典籍,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又如何能够兼顾武力。
如今大汉有作战经验,精通军事的人才本就不多,陈汤现在难以上阵杀敌,甘延寿倒还可以,不过如今他年纪也不小了。除了久在边郡的辛武贤,刘骜一时也想不到还有谁,是经历过战场血的洗礼,一步一步上来的。
恰在此时,甘松阳突然找到刘骜,要向刘骜请假。
刘骜知道甘松阳一向比较尽心尽责,平时也很少请假,所以便细问他原因。这一问之下,刘骜才知道,原来是他的父亲甘延寿患病了。刘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十分的意外,甘延寿若是有什么闪失,大汉就又少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将了,刘骜当即命甘松阳,带着楼护同去,察看甘延寿的情况。
刘骜对于楼护,也没有什么干涉,只要他一心专研医术,刘骜是全力的支持。如今他的医术,已是更加精进,远超其他医官了。
甘松阳见刘骜如此,心中更是一阵莫名感动。甘松阳能有今日,可以说与刘骜有莫大的关系。自从刘骜给他与李平赐婚之后,他对刘骜是更加的忠诚。
刘骜却没有心思去想这些,如今这样的情况,让刘骜有了居安思危的意识。这个时候的大汉,年轻一辈的将才出现了断层,这可是一个隐患。这次的事件,也是给刘骜提醒,必须要重视新将领的培养。
楼护看过甘延寿之后,向刘骜回报,表示甘延寿的病情不轻,需要长期静养。
刘骜听到这里,自然也是明白,甘延寿恐怕不能继续担任他的职责,刘骜也必须要找到其他人替代他。刘骜第一时间,当然是想起了辛庆忌。
辛庆忌还有三个儿子,也是跟着他在军中混,如果好生培养,必定也是能够有一番作为。当初辛庆忌因为儿子犯事,受牵连被贬出去,刘骜还特意拉拢了他,送礼他一匹汗血宝马,如今,该是它发挥作用的时候。
将辛庆忌调回来代替甘延寿,想必甘延寿也不会有异议,因为当时甘延寿对于辛庆忌也是赞誉有加。所以刘骜也没有犹豫,随后便给辛庆忌下诏令,让他再次进京。对于新将领的选拔与培养,刘骜也准备让辛庆忌去做,他的实战经验丰富,正好弥补不足。
接着刘骜便思考着武官选拔之事,不管怎么说,也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选拔武官制度。不过武官的选拔,难度则是比文官大多了,因为像领军这种才能,是非常难于考核。不真正到战场上,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打。就像当年的赵括,谈论起军事,头头是道,可真正到战场上,就变成另外一回事了。
尽管如此,还是要有相应的考核内容。刘骜也不想弄的太复杂,就分为两科,那便是兵法与勇武。勇武便是考核他们的自身素质,可以任选一种兵器参与考核。
刘骜不限定骑射,因为这个时候,骑射是属于世家子弟的专属。普通人家家里,很少会有马的,所以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会骑射。
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在后世,武状元之所以远远比不上文状元,便是因武将要求太高,而且也难于考核出来。所以拿到武状元的人,不一定就真的有领兵打仗的能力。对于武举选出来的人,还是要以军功为考核,他们入选之后,还是要凭借军功,积累功勋。所以文举拿到状元之后,基本都能够当官,但是武举拿到状元之后,却不一定能当上将军。
辛庆忌收到刘骜的诏书之后,却也高兴不起来。想起上次也是风风火火的进京,可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又被赶了出来。长安毕竟是个是非之地,辛庆忌这一次,更多的是敬畏。
他在边郡,西羌不敢大规模入侵,但是小规模的骚扰还是不少的,所以辛庆忌平时,也是以打击西羌为乐。辛庆忌也是在于羌人的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羌人部族,大多都是臣服大汉的。
羌人大大小小有几百个部族,人数也是大小不一,平时他们也都是难于形成合力,被降伏之后,又随后都会反叛,让人非常的头疼。如果派大军去征讨,又难于将他们根除。也是因为如此,赵充国利用他们的这种特点,互相制衡,所以汉羌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可后来西汉大乱之后,三辅之地收到了巨大的破坏,人口只有之前的五分之一,光武帝刘秀又迁都洛阳,使得后汉对于这里的控制力变弱,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