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皮令箭。
虽是调兵令符,代表了皇权。
但有时候也得分人,分场合。
就如现如今这种场合之下,金皮令箭纵然在手,却也不可能调动所有临安城的兵马。
因为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这时候兵权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更知道兵权对于整个局势的重要性。
越是这种紧要关头。
越是要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否则就会刺激到某一方,令整个事件出现矛盾化。
董天成手里的金皮令箭,这时候就是令整个事件急速矛盾化的最主要催化药剂。
是前段时间李娘娘专门从刘贵妃那里偷来的。
这时候将金皮令箭交给董天成,可不是为了让董天成领着金皮令箭调兵的。御林军和禁卫军分别在对手手里,就算董天成出示金皮令箭,估计也不能将对方手中的人马给调出来,那个时候,除了调不来士兵外,还会令董天成丢了性命。
再则。
名声很重要。
就算夺位,也要给自己寻个高大上的名头,均不见李世民那么牛叉的人物,宣武门夺位,还给自己寻了一个被逼出手的名义。
不然就算坐上皇帝的宝座,也会被人冠以暴君名头的,遗臭万年,臭不可闻,这是一方面缘由。
另一方面缘由。
得位不正,将会引来各方势力的猜忌。
这种猜忌之下,有人为了那把全天下只有的一把椅子,一定会打出清君侧或者替前位皇帝复仇的名头,大肆起兵。
那个时候。
生灵涂炭不说,还会将南宋有限的兵力给予充分的浪费,继而便宜了北元鞑子。
这一幕。
可不是董天成想要看到的。
所以董天成不会拿着金皮令箭去调兵。
他有比拿着金皮令箭去调兵更加重要的事情去做。
一直以来,赵俊便对皇位虎视眈眈,同样的,也把赵瑜和赵恩两个人,视为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想要除之而后快。
只不过赵俊条件跟赵瑜和赵恩比起来,有些距离,手里有些兵马,但却无法进到皇城里面。
也就是说。
赵俊跟赵瑜和赵恩比起来,仅仅就差一个随时让赵俊进到皇城的金皮令箭。
要是董天成将金皮令箭交给赵俊,在明里暗里的点明,当今官家已经驾崩,但赵瑜和刘贵妃勾结,秘不发丧。
此种情况之下。
一直要夺位,且意外获得了金皮令箭的赵俊,肯定不会就此放弃这个机会的。
那个时候。
就是大宋皇城血腥泛起的时刻。
人头落地。
性命丢失。
同室操戈。
骨肉相残等惨剧就会轮番上演。
如此惨剧轮番上演的情况下,临安城注定人心惶惶。人心惶惶之际,再由赵琪出来收拾残局,民心和声望全都有了,事后也可以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
故现在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用金皮令箭调兵,而是用金皮令箭将水彻底的搅浑,以便赵琪可以从中渔利。或许如此的缘故,所以董天成拿到金皮令箭之后,当即拜别了李娘娘,出皇城去了。
董天成的行动。
并没有瞒过某些人。
其实不是没有瞒过某些人,而是李娘娘与对方达成协议后,对方关注起了李娘娘,密切关注之下,董天成的行动才会被得知,继而被盯梢的小太监汇报给了自己的顶头老太监。
“公公,就在刚才,有人从李娘娘处离开,且出了皇城。”一个机灵的小太监,在跟董天成会面后,出现在了老太监的面前。
这个机灵的小太监,名字叫做小桂子,他是董天成安插在皇宫大内的人。
“这么多年,也委屈李娘娘了。”一个年老的老太监,听闻汇报后,先默默的感叹了一句,直言李娘娘不容易。
对于李娘娘的遭遇,老太监也是看在眼里的,官家不喜,娘家又没有势力,空有皇后之名,却无皇后实际的权利,要不是李娘娘口碑不错,估计早就被当今官家给废掉,打入冷宫了。
正因为李娘娘的好口碑远远大与刘贵妃及张妃他们,再加上李娘娘没有娘家势力,要想夺位,只能依靠他们这些没有根基的太监。所以掌控皇城宦官势力的老太监也会答应跟李娘娘他们合作,扶持李娘娘所看好之人上位。
还有就是。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