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娘笑,心想刘娟是不自家女儿。
赵老头心一直为赵仁虎资助刘娟读书,而不管亲妹子学费的事耿耿于怀,闻言不快,“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干嘛?外家之人,花那么多学费,还不如多置办点嫁妆实际。”
“爸!你这是性别歧视,主席都说了男女平等,男孩能读书,我也能读书!”
“你几个哥哥读几天书,你读几天书?全家人数你读书最多,既然我这样歧视女性,那随你的意思,下学期你不要去读书了。”
赵仁英说不过赵老头,嚷嚷赵老娘,“妈!你看爸爸!”
赵老娘白了赵老头一眼,“莫管他。只要你肯读,成绩好,读多少书妈都让你读。”
赵仁英得意地看了赵老头一眼,觉得饭菜可口起来。
直到桌的肉和菜剩下了一小点,刘娟才搁碗不吃了。
赵老头心里还夸刘娟知礼,晓得空盘是对主人的不礼貌,kàng yì人家煮少了,明显爱吃却不空盘,这个女孩品行好啊。
赵老娘的心情却截然相反,为着小女儿苦心煮出来的好肉,只剩了一点点,其余全进了继子媳妇的肚子,搁谁都要气得心肝疼。依照赵老娘之前的脾气,直接一桌子掀了,要吃大家一起吃,要不吃谁都不许吃。这种事,以前并是没有干过。可惜之处在于,刘娟目前还不是正式的赵家人,赵老娘不能像对待自家人一般随便。要是她掀了桌,或者是言语两句,讲出去,外人肯定说的是她不对,而不是刘娟不知礼。
打不得骂不得,还得好好供着,这是赵老娘不乐意请刘娟来团年的原因。
刘娟轻笑了一下,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赵老娘被刘娟的笑容刺得心痛,不过看到赵仁英从赵仁龙家原样端回来的饭菜,没空理睬她了。
赵老娘叹了一口气,安排赵仁英照顾刘娟,自己则过去大儿子那边守夜。眼看着,是这几天的事了,男人孩子,大小儿子一家没一个能主事的,也只能她亲自阵了。
赵仁英只刘娟小三岁,两人年纪相仿,话题不多,隔阂也不多,相处起来倒是融洽,两人同食同寝,夜晚很快过去了。
赵老娘一晚没回来。
直到赵仁英起来做早饭了,赵老娘才匆匆过来一趟,交代女儿把粥煨烂些,看李大芬早饭能不能吃些。忙乱又斜了袖手旁观的刘娟一眼,心里越发的鄙视。转念又觉得赵仁虎这门亲事做得好,这种又懒又馋的女子,配他正正的合适。
儿媳妇都病得要死了,还有心情看别人的笑话,岂不知,自己本身成了笑话。
赵仁英厨艺不精,但熬个粥还是可以的。
赵老头西里呼噜喝了稠粥,“煮得不错。你妈呢,还没回来?”
“回来了一趟。又走了。”
赵老头嗯了一声,看了看赵仁英和刘娟,心想午的团年饭看来只能找钱碧芬来弄了。
钱碧芬来是来了,事当然要四所应当地搞起来。
“锅里的是什么,啧,泡了一夜,肉皮子都白了,快捞起来。我妈说了,泡久了失了咸味,做出来的肉不香。”
赵仁英反驳道:“我妈说还得烧了热水再跑两个小时,不然太咸了。”
“你要能干,你来做?”
赵仁英不服气,过去找老娘,竟然不在,只好又回来,老实地按照钱碧芬的吩咐去做。
“柴不够了,去划(注:劈开)些木柴来。炖猪头不用木材,做出来的汤不香。有葱没有,去摘些来。菜呢,竟然连菜都没准备,这点肉没有才怎么够吃啊。哎哟,锅盖好多灰,去洗洗……”
赵仁英被指挥得团团转,非常不忿,小声嚷嚷,我把事情都做完了,还要你来干嘛。无奈赵老娘一大早过来一趟后,竟像失踪了一般,连个影子都看不到。赵仁英求助无门,只好继续给钱碧芬打下手。
刘娟看得直皱眉,大大小小十来口人的茶饭,钱碧芬作态搞得像煮一百个人的大宴席似的。
“米呢?米在哪里?”找到了米,有心为难刘娟,和她道,“你是稀客,论理不该找你。但是我一双手,忙不过来不是。今天午的米饭由你来蒸如何?”
刘娟挑眉。
“怎么,你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蒸饭吗?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几桌人的饭……”
“好。”
钱碧芬将剩余的话咽了下去,心想老娘看你今天煮夹生饭出来丢丑。
甄子饭好吃,却不好蒸。
下米的斤两不能多不能少,多了浪费少了不够,都惹人诟病,最佳是一蒸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