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华看到潘全友笑呵呵过来了,无奈的说道:“哎,没有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我也要捐款啊?”
潘全友呵呵说道:“三少爷,你没有产业,象征捐献几个大洋就算了?你才多大的年纪,谁和你计较啊?”
李家华没好气的说道:“和我计较的人多呢,那些文人的眼睛都盯着我呢?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规矩,我也不能例外啊?”
李家华可是向宋校长请教过,宋校长吹嘘的说到,江海滩的文人向来都是有困难冲在第一线,为国为民做贡献,给大家做表率的,建议李家华捐献一个月的稿费。
一个月的稿费?
李家华十分诧异,难道江海滩的文人都有那么高的觉悟吗?都是这么仗义疏财吗?都是那么大公无私吗?
可是李家华问宋校长打算捐献多少的时候,宋校长却打死也不说,废话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自己没钱,自己的钱财都支持穷困学生了,自己就是一个穷教书匠。
而且宋校长居然也有打劫李家华的意思,希望李家华在学校开学的时候,可以捐献一部分稿费,支持贫苦学生。
李家华当场就没有同意,贫苦学生也是学生,既然没钱就不要去读书,既然去读书,说明家里的条件还可以,自己以前可是穷的练饭都没有吃的,更别说读书那么奢侈的事情了。
李家华就算有钱,也有优先照顾自己的小伙伴,他们当年都是照顾李家华的,李家华欠了他们的人情,那些学生和自己没有关系。
宋校长非常不满意李家华的态度,觉得李家华没有文人的思想觉悟,一副小市民的小气吧啦样子,认为学生才是国家的将来,要重点培养他们。
学生是国家的将来,可是不是李家华的将来,这帮学生,和李家华没有什么关系,事不关己,何必多管闲事。
所以潘全友说没人和李家华计较,事实上却不是这样,至少南仓街几个自认为自己是文人的家伙,他们的眼神都在盯着李家华呢,有机会落井下石的话,他们肯定也不会客气。
江海滩很多自以为才华不错的文人,现在都在妒忌李家华稿费和名气呢,有机会碰瓷和泼脏水,他们一点都不会手下留情。
潘全友无奈的说道:“这就圈子问题和面子的难题,没办法啊?可是你的年龄在这里呢,谁能把你怎么办啊?”
李家华豪气说道:“丢钱不丢面啊,我捐90个大洋吧,半个月的稿费,换成新币多少钱啊?”
潘全友没有想到李家华出那么多钱,意外的问道:“三少爷,你家也受灾了,你就少捐点吧?”
潘全友可是知道李家华院子的几面墙都倒掉了,而且家里还收留了几个受灾的小伙伴,家里的压力也挺大的。
李家华咬定说道:“就90个大洋的标准,大不了以后辛苦点,天天在家码字吧?反正我赚钱比别人容易。”
潘全友看到李家华拿定主意,也不劝说了,李家华可是明白人,心里有自己的打算,李家华捐的钱多,他的工作更好开展。
潘全友开心的说道:“三少爷就是大气,90个大洋,就是5400元新币。”
李家华看到潘全友帮自己省钱呢,故意说5400元新币,实际上呢,在黑市上,5400元新币去换大洋,别说90个大洋,40个大洋都换不到。
李家华大气的说道:“别了,反正钱都捐了,那就慷慨点,省的别人说小家子气,捐了钱还被人家数落,何苦呢?多捐点钱,也是支持你的工作,我就捐献15000元新币吧,总要购买一旦粮食吧?”
潘全友震惊的问道:“15000元,有点多啊?三少爷真的好大方啊!”
潘全友说的是真心实意的话,很多小业主都不一定能够捐献15000元,虽然新币不值钱,可是15000元,那也是惊人的一笔钱,虽然买不到一旦大米和白面,可是可以买粗粮的,对于受灾的同志来说,就算没有受灾,家里也吃不起细粮啊,就算粗粮,也从来没有吃饱过,对于粮食,没有多大的要求。
李家华呵呵说道:“总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你的工作吧,不能光说不练吧?大家的捐款怎么样啊?”
潘全友听了李家华的话,觉得自己非常有面子,听到李家华的问话,鬼笑的说道:“目前比较成功,很多人都在向我打听别人的捐款呢?嘿嘿,我故意透露别人的捐款数额,听到别人比自己多的,马上提高了自己的捐款数量。”
李家华疑惑的问道:“不是吧,这样不是没完没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潘全友嘿嘿说道:“区里的领导发话了,患难见真情,这次捐款比较积极的人,区里要开会表扬,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