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武右,鱼贯而入地走进了金銮殿。
张璁是首辅大臣,他站在左边的最前面,也是离皇上龙椅最近的地方。
嘉靖帝在礼仪太监的引导下走上高台,在龙椅上缓缓地坐了下来;与往日不同的是太监总管孙彬也是紧随嘉靖帝的身后,站在了龙椅的前两米地方的左侧。
孙彬自任太监总管后,与礼仪太监同时出现在嘉靖帝的早朝上也是曾经有过的事,只是每一次这孙彬出现时,这早朝之上嘉靖帝都是颁布重要的旨谕。
站在下面的朝中大臣来不及猜测马上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大事,就见嘉靖帝已在高台上的龙椅上坐定,“吾皇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后,朝上的大臣才在嘉靖帝的一声“平身”中站了起来。这时众大臣也是再没有时间考虑早朝上的异变了,因为礼仪太监的那一声“有本上奏,无本退朝”声又响起来了。
兵部尚书李承勋见左右的大臣都没有什么欲动的表示,他便越众而出,行礼毕后奏道:“皇上,臣有本奏。昨日北方边境来报那鞑靼人在遭受皇上亲征的打击后,消停了近两年,现在又有小股的鞑靼人开始越境袭扰。”
“可曾有边民死亡?损失多少?”嘉靖帝听到北方的战事又起,他的心就疚了起来。
“每次鞑靼人深入都是在百里左右,数次下来,我边民已是死亡达数千人,损失牛羊马匹达万头。”李承勋如实禀报。
“什么?小股的鞑靼人袭扰竟造成这么大的损失,那边兵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一见鞑靼人就逃跑得无形无踪的了?”嘉靖帝没有想到朝廷每年花费那么多的银两养的边兵竟然抵不住小股鞑靼人的侵袭,他能不怒吗。
面对嘉靖帝的质问,李承勋也是无话可说,他只能是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敢再说。李承勋得到的边军报讯上说边军的兵晌已是拖欠了有半年了,边军现在是兵无斗志,马无细料。这也就是今天李承勋在众大臣看出朝殿上有变时都不敢上奏时他却越众而出的原因。
现在的嘉靖帝已经发怒了,这后面的话李承勋是更不敢说出来的了。朝堂上一时陷入了沉寂中。
“还有哪个部有本上奏?”孙彬打破了沉默。他这一次没有说“有本上奏,无本退朝”,孙彬知道众大臣若是没有本奏了,今日也是不会散朝的。
兵部尚书李承勋一上本就被嘉靖帝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通,大家也都是深缄其口;不过在众大臣的心中都认为这是因为李承勋上的奏本内容烦人心的原因。户部尚书梁材想让嘉靖帝心情舒畅起来,从而博得嘉靖帝的赏识,他也是在大家的错愕中从左边的人众中走了出来。
“皇上,户部在首辅张璁大人的协助下,现在已将黄河赈灾的银两备齐,请皇上批准下拨款项和数目。”梁材说着的时候就从衣袖里把奏折掏了南来,双手贡上。
嘉靖帝一听户部尚书梁材在上奏时把张璁扯出来,大有讨好首辅大臣的意思,他脸色就不霁,但因刚才已对兵部尚书李承勋叱责了一通,现在若是对户部尚书梁村再谴责,恐有阻塞言路之嫌。
“赈灾银两下拨容易,梁爱卿可有什么预防良策,能确保不再出现前两个出现的贪没赈灾银两之事?”
“这个,这个,……”梁材是“这”了半天说不出来。在梁材的心中查处贪官污吏、甚至考核官员都是吏部的事,这户部是无法插手的,若要户部插手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了。
“没有想到是吧?”嘉靖帝都想站起来去抽这梁材两嘴巴,溜须拍马会,干起实事来一个个都是搪塞疏远了事。
嘉靖帝到底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随性而为。“那就想好了再下拨下去,否则朝廷有再多的银两也是不够的。”
今日早朝上无论是报喜还是报忧都没有一个落到好,现在的早朝上大臣们都怕被嘉靖帝盯上。
“怎么都没有话说了吗?”嘉靖帝扫视一遍站在下面的各位大臣,见他们一个个的低着头,心想:这就是大明的股肱?一个个自私自利、老气横秋,看来真是到了该变的时候了。
“既然众位爱卿没有话说了,那朕就说说。”嘉靖帝说到这里就停住了,他在下面的大臣们脸上一个个地扫了一遍。这是给他们一种威慑,使这些人不至于在后面自己在说出要说的话后引起骚动。
“昨日,朕召首辅大臣张爱卿进宫商讨朝中事宜,张爱卿在针砭朝中诟病时也是深恶痛绝,他在献出改变良策后,也是高风亮节地主动请辞首辅大臣之职。朕原本还以为是张爱卿言过其实了,也有心留任张爱卿继续为朕分忧。但今天这早朝上一看,也真是到了该变一变的时候了。”
嘉靖帝在说这一番话的时候,他还用一种赞许的眼光看着站在最前面的张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