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王举棋不定,先问高勋:
“高卿,范相此议如何?”
“大王既已决意不会盟,应当继续坚持己见,不应因蝇头小利而自食其言。而且晋人素来无信,如此轻易归还江东东郡,其中必然有诈。”
范涛闻讯此言,当即加以驳斥:
“长史大人如此含血喷人,不觉无耻可笑吗!我晋国若是无信,焉能出兵三十万御卫咸国疆土,正是我晋国有信有义驻兵咸国,才保得咸国如今局面,若无我晋国相助,咸国恐怕早已灰飞烟灭当然无存。
而今我晋国以归还江东东郡为条件,换取咸国赴盟出兵,这也算是无信的话,那咸国畏首畏尾,只知偷安一隅,不知为天下黎民除暴安良,咸国还有何面目立于诸侯间,简直岂有此理!”
从逐利的角度出发,晋国和黑巾叛乱既没有海路连接,也没有陆路接壤,出兵攻打黑巾军晋国既没有经济利益,也没有土地收获,要说政治利益,徒有个“大好人”的虚名。
说起来,晋军驻兵咸国十多年,没有晋军挡着,咸国早被黑巾军灭了十次八次,总而言之一句话,晋国驻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咸军屁都不是一个。
当然,可以反驳,事实上黑巾军从来也不相信晋军会主动出击帮助咸国,因此黑巾军在晋军面前从来都是有恃无恐,甚至晋军多次默契的配合了黑巾军的军事行动,大肆放水危害咸军。
但政治是政治,现实中并不能反驳晋军驻兵咸国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从军事和政治角度出发,这种想法是可笑幼稚的,哪怕晋军明着放水,他现在打着“正义”的幌子,你也不能说什么,因此根本不能拿到台面上说事,更不能当理说。
所以高勋的驳斥是微不足道的,在晋国“大公无私正义凛然”的正义之举面,都前是苍白无力的。
而更可悲的是朝堂中有一部分人,居然还信此种观点,而有一部分人是心知肚明,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趋炎附势。
咸王开始有点着急,他当然也知道其中有诈,但江东东郡不同于任何土地,是丢在他手中的国土,是在他有生之年被割让的土地,是失败和仇恨交织下的耻辱。
面对巨大诱惑,往往容易让冲动战胜理智,尤其是在君主制下,君主的意志高于一切,一切的生杀予夺大权皆系于一人手中。咸王安于享乐是把好手,但并非一个老道的政客,其政治定力是有限的。
关键之际,百里燕上前站了一步说道:
“大王,臣有话要说。”
百里燕掷地有声,咸王闻讯心头一松,慌忙与无措顿时一空,遂即接话忙问:
“大司农有何高见?”
“臣以为,江东东郡收回问题可以谈,但会盟也可以不去。”
一言既出,无论去,还是不去的,都炸开了锅,范涛质问道:
“原来是公子燕啊,经年不见,燕公子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百里燕却冷笑道:
“呵呵,晋国的无耻,也让人刮目相看。”
“哼!”范涛不做正面回答,转而言他:“燕公子当年私自逃出晋国,此事你怎的说!”
“当然是助晋王吞灭歧国。”
“你!”范涛哪里想到百里燕没有下限口出狂言:“公子燕,你身为岐人,如此污蔑母国,不觉羞耻吗。若无我晋国,卫国早灭歧国,哪有今日的歧国。”
“可晋王与公叔阔当年,不是如此与本公子说的吧,如什么助本公子回歧国诛杀百里律,而后夺位,再以公主相许,徐图歧国王位等等,怎么,公叔老丞相未暗中交代范相国?还是说,当年本公子幽禁于相国府中听差了?”
“一派胡言乱语!”
范涛怒斥,百里燕讥诮道:
“既然范相说本公子一派胡言,晋王今日许诺归还江东东郡岂不也是一派胡言。早知今日要还,何必当初占了呢。本侯怀疑,是范涛丞相未能领会晋王深意,传达错了吧。”
“本相代表我王前来全权商议此事,岂能有错。归还江东东郡的前提,是咸国必须赴长孙国会盟,否则一切免谈。”
“呵呵!”百里燕冷笑,继续又说:“会盟我王是不会去的,不过江东东郡何时归还现在可以谈谈。”
“绝无可能!”范涛严词拒绝。
“那,要不本侯率二十万精兵,荡平了你镇北军如何!”
“你敢!会盟期间诸侯罢兵,谁人兴兵偷袭,人人得而诛之。”
“范丞相没忘了吧,咸国并未决定赴盟,何来会盟之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