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内赶赴婆嵩省的新兵既是补充兵员,同时随行大量独角马,以运送补给,,因此也充当民夫,至少这四十万人的口粮,必须是要解决的,同时作为武装押运,这四十万人不可能全部投入一线作战。
渡河通常先头战斗部队先过,然后是前军、中军,后军再掩护着粮草辎重过河。
如此,联军可不做抵抗与军事行动,给金雪狄人造成误判,令其就近在联军眼皮低下,亦或是联军够得着的河段渡河,直接放其前军、中军,截断其后卫兵马和粮草辎重,那过河的这几十万人将无粮可用,只能吃西河以东其他金雪狄人的口粮。
而无论是西山外的金雪狄人,还是外湖驻扎的敌兵,其粮草运输都必须经由西河渡河,尤其是西山外的蛮军,其粮草多半在战船上,被联军截获后,西山外的蛮军粮草已然不多,这无疑将加剧他们的粮草紧张。
联军只要封锁了西河,其粮草短期内就只能绕道上游,或是更下游渡河补给,尽管二十天内短时无法反应到战局层面,但时间一长,当西河甚至所有水网被联军切断,金雪狄人数十万大军将无用武之地,最终将被联军的水网活活困死。
此时的百里燕仿佛是看到了翻身的本钱,苏方义的计策不可谓深谋远虑:
“好计,果然是好计!”百里燕赞口不绝。
“计虽好,但却凶险。眼下谷中兵器依然不足,其次过河后的这部新兵,极可能扑向西山。故而必须趁重创西山外蛮军之后,蛮军新兵驰援志西山之前,将粮草运入谷中。时间稍有差池,此计将前功尽弃,这才是此计最险之处。”
“如此说来,苏先生已经有计对付外湖之敌?”
“嗯……”苏方义点了点头,脸色颇是自信,捻了捻短须,其凑近小声说道:
“金雪狄人自以为其计得逞,殊不知在下以二段泄水之法水淹其军。”
百里燕听不出二段泄水倒底什么个技术,皱着眉头忙问:
“敢问先生,何为二段泄水法?”
“在下料定,其必然先以兵马试探,诱我泄水,而后趁我无水之际,攻我围堰。故而我军先泄一次水,待其大举攻来之际,再泄一次水,将其淹死。”
“哦,这短时之内如何能两次蓄水泄水。”
百里燕闻讯百思不得其解,他很清楚,大坝一旦决口,立马会将溃口处全部冲开,短时内绝没有第二次放水的能力,更谈不上蓄水。以谷中内湖的流速,没有几天时间,根本蓄不到足够的水量。
这时苏方义又是神秘说道:
“此法其实甚为简单。在下蓄水之前,已将溃口处夯入大量木桩,木桩系以绳索,木桩间再以土方夯实。而后在木桩之上夯土,如此蓄水届满之际,摧毁木桩上层土方,下层木桩仍将严守缺口,待到上层蓄水泄空,再用绳索将木桩拉倒,如此可二次泄水。”
苏方义在围堰溃口底部先夯入大量削尖的高大原木,原木间填土密封,如此可继续在原木上头继续夯土堵住溃口。
这样一来,当上层溃口泄水,下层的原木依然牢牢把住溃口,不至于立即溃堤。等到第一次泄水过后,金雪狄人以为万事大吉,大举渡过外湖进入谷中之际二次泄水,水淹其军,如此便第二次泄水。
而且第一次泄水之后,立即将回补溃口,还能增蓄水量,等到第二次泄水,水量将比第一次更大。
“呵哈哈,苏先生此计果然神妙啊,如此一来,将不费吹灰之力,重创外湖金雪狄人。”
“正是如此,而如此一来,谷中兵马便能全力围攻引入西山之敌,只要能赶在蛮军从西河上游驰援之前,将粮草运入谷中,我军此危可解。”
“既如此,在下便率水军在西河策应先生。还请先生尽快从谷中联军选拔善水之人,待在下截取了更多敌船,好尽速整编水军。”
水战之法,百里燕曾向陈飞时老将军讨教一二,谈不上如何精妙,百里燕总结后发现,时下水战技能在乎于气象水文条件,以及水兵的训练和战船性能。
对航行、天文、后勤保障等技能要求较低,甚至连观星法在各诸侯国中的应用也极少,究其原因,是内陆河的作战与海上作战截然不同。
海上作战风浪颠簸,航向后勤至关重要,蓝水海军遭遇的技术性问题,与黄水内河水军的技术保障是质的差距,相差了数个量级。
青铜农耕时代的内河水军作战,除要求人员的水性素质,掌握风向和基本水文之外,其作战的手段和本质与陆军肉搏几乎没有区别。
与苏方义一直谈到天黑,休息半夜后,百里燕于下半夜,携百人队再度从来时的路返回河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