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既魏贤}毫不犹豫,回营后令蒋杰取来另外十九支望远镜去曹驰正处,并附带了保养维护指南。
蒋杰送完货后返回驻地,颇为不解问道:
“大人,望远镜此等绝好物件,若是被外军得去,日后若与我军交战,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
“此话是没错,短时内确实帮了各诸侯国,但日后我军会有看的更远的望远镜,眼下不过是小试身手打开些销路,先让我军找个立足之地,也让大王能够多一块金银的收入。待日后有了更远的望远镜,这可就由不得他们了。”
蒋杰的担心不无道理,望远镜【注1】的出现,对当下而言无疑将提升战场视野,增加感知判断能力的前瞻性装备,各国相安无事一致对外之际尚且没有问题,日后南境战事平息,各国战火复起,望远镜反会带来很多麻烦,百里燕当然清楚这个道理。
此番制造出售的望远镜,都是四倍左右的单筒望远镜,日后技术工艺日趋成熟完善,还可以制造八倍、十二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天文望远镜。届时各国即便有了四倍望远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买,就得花钱。
此时蛮将在城外叫骂半天,接连换了三人前来叫阵,曹驰正皆未予以理会,直到未时一刻,联军吃饱喝足,蛮军十多万人城外站了半天,开始吃饭之际,曹驰正下令擂响战鼓,准备斗将。
两军阵前相持半日不动,阵前吃饭的情况经常发生,兵士都自带有干粮袋和水囊,取食极为方便。
百里燕南征军三万将士都配有武装袋,直接贴服于胸前,腹部是手弩箭匣,六个长方形口袋,塞满六块烤熟的风干肉和糖膏,腹部是箭匣袋,既能充饥,亦能缓冲箭矢刀剑伤害,充分发挥因陋就简的实用至上的作风。
城内战鼓擂响,城外蛮军争锋相对吹响号角。数十员死士骑马阵前待战。联军节奏依旧,一千御客精骑鱼贯而出,在护城壕外列队两侧,十五名死士紧随其后。
此时城头旌旗招展,不同的确是多了几分杀机。
金雪狄求战心切,临车、巢车尚未就位,无法观察到城内动向,更是看不到城内暗藏的杀机。联军各型战械用具隐而待发,只等城内伏兵杀出城关一刻,发泄疾风骤雨的风暴。
蛮军上午吃了巨亏,下午准备异常充分。由于联军陆续装备有咸国、砡工派够买的钢制兵器,甚至是缴获于金雪狄的精铁兵器,杀伤力大不同以往,已经可以刺穿金雪狄引以为豪的鱼鳞甲,此番出阵之蛮将尽数披挂重骑兵板甲。
在百里燕眼里,金雪狄板甲极为怪异,不同于古欧洲西方骑士的板甲套装,从头到位全身打造。金雪狄的板甲只有上半身,且上肢手臂也不配甲,其上肢和下肢,采用更为灵活的牛皮甲保护。如此大大减轻了铠甲重量,同时又能加强上体板甲的厚度。
由于骑兵冲杀,致命创伤大都集中于上体身体正面,因此加强过的上身板甲,上体防御力极强。
若以古欧洲板甲两三毫米厚度作为评判标准,百里燕甚至怀疑,金雪狄半体板甲的厚度能有五毫米,甚至更多。真要是这样,就算是钢枪也很难刺穿,更别说是弓箭,强弩都够呛。
细想起来,中原各诸侯国步军对付骑兵的战术,多半是拜南蛮军数百年交战史总结的经验所赐。
板甲固然防御效果极好,中原各诸侯国因为生产力匮乏却鲜有装备。
首先倒不是人种问题,中原人的身高还是有些海拔的,中国人因历代王朝更迭和外族入侵,人种衰退和混血。
当下中原人人种较为独立和纯种,成年男性的身高普遍在一米七之上,一米八都很常见。
中原无法大规模装备板甲的根本原因是铁器未能普及,若以青铜加工,要达到铁制品相同的防御效果,只能增加厚度,且不说份量惊人,价格便过于昂贵。
其二,中原装备有加强版铁片扎甲,专门用以装备重骑兵、重步兵,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穿戴比板甲更为人性化,舒适性高,效费比要比板甲更为经济实惠,份量适中,冶金技术若有进一步提升,防御力并不比南蛮既有的板甲逊色。
最后,中原马种更适合发展远距离奔袭的轻骑兵,板甲太重,严重增加马匹的负担,降低耐力、速度和马匹寿命。而中原陆军更多以马匹作为载具转运步兵,超重型的步兵无疑让这种机动力量大大缩水。
下午斗将的第一场蛮军使用了狼牙槊,此前上午多次发生刃器未能将联军死士刺死马上的异常情况,显然蛮军已经意识到联军投入了新式铠甲。
在之前,御客自己生产装备的四万余件锁子甲,一直秘密装备精锐军团,从未投入实战,其他诸侯国在咸国出现有锁子甲后,争相仿制,不过质量势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