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既魏贤}盘算的计划似乎与雷霆神合,百里燕意在用蒲城引来晋军,雷霆用蒲城是一石三鸟。
倘若咸军出兵去救,他就分兵攻打鼎炀,让咸军首尾不顾。倘若咸军不救蒲城,雷霆围攻广信,引晋军渡海打蒲城,进而围困之,再袭雷城,迫使晋军与咸军发生冲突。
但是不同的是,百里燕引诱晋军的目的,是收缩兵力固守广信、鼎炀,蒲城让给晋军,让晋军重兵驻守,形成三地牵制叛军目的,而后好向西突击,迫使十五万叛军叛军不得不西撤追歼稳定后方。
雷霆从永兴河西岸抽走了十五万兵马,如此一来永兴河西岸的黑巾军就剩下三十多万人,与永兴河东岸咸军兵力应旗鼓相当。加之永兴城筑成,咸军实际上可抽调的兵马要比西岸的叛军多。
此时即便从永兴河东岸抽调七八万人北上广信,西岸边的叛军对东岸的威胁,也绝不会比五十万对阵三十万更大。
而且咸军身后尚有晋军、梁军,永兴河真要出事,他们势必要前去增援,因此永兴河的兵力联军实际上占有绝对优势,若非晋国、梁国各怀鬼胎,此时联手一击,西岸的叛军必受重创。
既然梁军、晋军无动于衷,还不如此时从永兴河抽调兵马北上,加强广信与鼎炀的城防。这样一来,便无需担心雷霆的十五万叛军对鼎炀、广信构成威胁,叶信的三万兵马此时抽身西进,黑巾军将毫无招架之力。
叶信终究下不定决心,打算即刻派人请示赵逊。随后三万人马在叛军以东,相隔十里扎营。
当天下午,两军继续相安无事,双方各自都派出侦骑,私下侦查对方情况。
而叛军方面,继续加强营垒建造,天黑之前局部地区夯出了一道一人多高的土墙,并日夜施工,到第二天土墙已经超过半丈,并且在周围另选地址,抗住第二座营垒,长期屯驻的迹象已越发明显。
到了第三天,第一座营垒初见雏形,第二座营垒于当天夜间完成,并开始了第三座营垒建造,百里燕估摸着,叛军至少要建造十万人以上规模的营垒才会停工。
此外,还有件事令人费解,十五万叛军是轻装简从,随行粮草不会超过半个月,进入北海郡之前,尚能从都郡西郡和咸西郡沿途接济,如今进入北海郡五六天,始终不见粮草补给。
若是要长期驻扎,肯定是要从后方运粮,但从斥候陆续反馈的信息来看,方圆两百里内,并未发现叛军有运输给养辎重的迹象。若无粮草接应,雷霆哪来底气去攻打城池。
而与此同时,叶信派出骑兵五千人,前去蒲城接应撤离。
蒲城有民七八万,老弱病残居多,郡兵三千多人,临时征召的役兵和民军有近五千,但都是未成年和四十奔上的中老年人,壮丁屈指可数,今年黑巾军曾以三万人攻打蒲城,若非广信救援,蒲城早已失守。
蒲城撤离的消息也很快传到雷霆天王的耳中,闻讯咸军正从蒲城撤出,雷霆第一反应是咸军要放弃蒲城。
“咸军这是要弃城!”
这时秦翰忙说:
“弃城?不是说蒲城咸军必救吗,现在弃城,我等计策岂不落空?”
“按说……蒲城乃广信门户,咸军必救才是,他们就不怕本天王以蒲城为根基,攻打广信?”
“天王,广信有民七十余万,我军虽众,贸然攻打恐怕得不偿失。”
“你怎就知道得不偿失。广信人丁虽有七十余万,粮草却只够支撑不到半年,我军若是围而不攻,他能奈我何。”
秦翰此时心想,要是几天前顶着大火去围城,广信此时岂不早成了瓮中之鳖,百里燕也给围死在了城里,结果非要撤兵去打鼎炀,否则今日何以还要多此一举。纵然心理这么想,秦翰却不敢喧之于口。
“天王,蒲城唾手可得,是否即刻出兵将其攻下?”
雷霆这时反问道:
“咸军都能舍得放弃蒲城,难道还会去救?”
“那天王的意思是?”
“待谷柏、池田兵马押运粮草到此,我军再兵分三路,八万人留守大寨,本天王亲率十二万大军去拿蒲城,而后再分兵去围广信。”
“兵分三路,这不是让晋军从背后各个击破吗!”
“晋军会吗?晋军难道不应该是等着我军拿下广信之后,与咸军血拼个干净,而后他们才会从背后一击吗。
况且说,本天王十万大军去围广信,十万大军屯于此地,大军围而不攻,他晋军若敢从背后偷袭于我,本天王焉不能用二十万兵马将其围死在广信与蒲城之间将其歼灭。”
咸军驰援蒲城与放弃蒲城,结果虽然都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