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手下几个谋士商议,怎么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最终想出的办法是长期依靠屯田,短期只能是借助外部。
自从董卓烧毁洛阳之后,司隶这一块连人影都没有,哪里会有粮食?
豫州是人口众多的粮区,然而经过袁术这几年祸害,也是民无余粮。
青州那边就更不用说了,比兖州的情况还要更糟糕。
这看来看去,他们也就只有两个选择,冀州和徐州。
这两州的人口都很密集,资源又丰富,并且他们眼下都是袁术盟友。
袁术联军出兵兖州之时,徐州牧陶谦出兵攻打兖州,只是他还没来得及跟曹操、袁绍的军队交战,就收到了曹操击破袁术联军的消息,因此陶谦又率军从兖州退回了徐州。
冀州牧韦尤也曾经出兵,不过他没有直接攻打兖州,更像一种姿态,牵制曹操、袁绍的部分兵力,以呼应袁术联军在兖州发动的攻势。
荀彧沉吟道:“韦尤这几年到冀州后,先除暴安民,后又恢复生产,鼓励耕织,对朝廷一向恭顺。如今并没什么过错之处,将军若是贸然兴兵征讨,恐怕一时间难以取胜。”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道:“不如休书一封前去借粮,既能够缓解将军燃眉之急,又不会无端地背负不义之名。”
程昱点头附合道:“韦尤在魏郡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只从他与袁绍的战事来看,便知道此人厉害。当初袁绍争夺冀州失利,韦尤没有派兵乘胜追击;此次袁绍攻冀州遇挫,韦尤依然没有追击,反而是用淳于琼换回了沮授,同时与袁绍签下一份双方互不侵犯的协议,由此可见此人的高明之处。”
陈宫若有所思道:“韦尤不愿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想要保存实力,以免让其他的诸侯渔翁得利,如此看来,攻打冀州确实有点不妥。”
他稍稍一顿,道:“一来袁绍未必会答应一起出兵,此人自视甚高,既然与韦尤签署了和平协议,就不太可能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再出兵攻打冀州;二来韦尤在魏郡、清河国布置有重兵防御,只要他们继续选择坚守不出,我们粮草不济,就很难取胜。”
曹操见手下四大谋士有三个人不同意,道:“文若,书信的事就交给你来处理,另外顺便徐州那边也写一封。”
他很清楚韦尤实力强大,在粮草不济、内部不稳的情况下,他们想要战胜韦尤,机率非常非常小。
曹操当然知道袁绍想要谋夺他的兖州,原本还希望韦尤能够将袁绍军打残打废,最好是两败俱伤,哪知道韦尤只是杀了袁绍三员大将,狠狠挫败了袁绍的攻势,反而跟袁绍签署一份和平协议。
韦尤收到荀彧的书信时,他正磨刀霍霍地准备对付黑山军,与众人一起商议后,决定答应了下来。
他同意借三十万石粮食给兖州牧曹操,分六次运送,同时要求荀彧将当初替他保管的藏书和字画全都还给他。
韦尤不是喜欢乐于助人,而是用粮食施展缓兵之计。
他现在就好像地主老财,曹操就像是一个穷要饭的,这曹操都饿得没有饭吃了,偏偏隔壁的韦尤却大鱼大肉,曹操见了后能不眼馋吗?
如果曹操手下没有势力,韦尤自然可以不用理会他。可曹操先是收编了青州军,后来又打败袁术,可以说得上是兵强马壮。真要逼急了,说不定会大肆攻打冀州,韦尤就算不怕也可能损失惨重,还不如花点粮食先稳住曹操,等解决了黑山军这心腹之患,再回头收拾他。
曹操收到了韦尤的回信,居然愿意借三十万石粮食,大大出乎意料。
虽然需要分成六次运送,可是对于此时的曹操来说,堪比雪中送炭。
韦尤一边用粮食作饵拖住曹操、袁绍,一边积极地调兵备战黑山军。
他现在掌握着中山、常山、博陵、巨鹿、魏五个郡,以及赵、清河、安平三国,整个冀州就只有河间国、渤海郡还掌握在公孙瓒手里。
冀州本来就是人口众多的主要产粮区,剿灭了绝大部分黑山军之后,不仅粮食产出更多更加稳定,而且韦尤治下人口达到了近四百万。
由于韦尤一开始就大力推行屯田制度,除了常备军,各个郡县驻守的军队都必须加入到屯田队伍,各地粮食产量与以前相比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有了充足地条件和资源,韦尤非但是没有消减驻军,反而是从中挑选出不少精锐加入到常备军中。
其中中山、常山、巨鹿、魏郡、安平,驻守军队都在二万人马左右,博陵郡和清河国约有一万人,唯独赵国驻军只有五千人,合在一起达到十二万以上。
常备军方面,高顺率领的三千陷阵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