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要功劳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四百一十六章不要功劳

    对蒙元鞑靼而言,最好的选择,自然是把建文帝带到北方,成为他们打击大明、打击燕王的一个“工具”。次一级的选择,则是让建文帝在南方继续维持他的正确,一个分裂的大明自然是对蒙元鞑靼更为有利。

    但宁先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却是觉得,建文帝和燕王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而这种差距,甚至已经让天下人都感觉到了。

    建文帝虽然依然还有占着正统继承人的优势,仍然是大明最名正言顺的君主,但即便是最支持他的齐泰、黄子澄应该都能意识到,建文帝和燕王之间的差距。特别是现在,在武力之上,燕王已经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这种优势,不是单纯的人数或士兵精锐程度上的优势,更是一种士气上、气势上的优势。

    在北平的时候,燕王只有八百亲卫起兵靖难,哪怕是控制住了北平后,兵力也相当有限,面对朝廷几十上百万的大军,却能lián zhàn连捷。

    而到了燕军南下渡江之后,明明京城里还有二十多万大军,明明占据着长江天险,但却没有真正对燕军造成任何实质性的障碍,一波接一波的投降,一波接一波的归附。

    当这种气势和士气向一方大幅倾斜的时候,是有极强的感染和影响力的。只有一小部分将士有士气、有报效之心、有赴死之勇,是没有用的,当他们不足以带动其他人追随的时候,便无法带起势头,无法扭转这种趋势。绝大多数的士兵,一旦处于劣势,依然还是不会死战,第一选择是缴械投降。

    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无法逆转,但在宁先生看来,年轻的建文帝并没有那个能力和那个心气,而现在建文帝身边的人,也同样没有人有那个能力。哪怕让他们成功安全地抵达了杭州,要么继续被燕王一路击溃,要么很可能他们会被浙江的官员直接绑了送到北平来向燕王邀功。

    如果最终是这个结果的话,那倒不如趁着还能“掌握”建文帝的时候,利用他来做些什么。

    强掳建文帝往北方去,有些不太现实,毕竟宁先生他们也是蒙元的探子,在京城是见不得光的存在,而建文帝身边又有两名宗师高手护着,用强还着用不过他们。

    所以宁先生现在犹豫的,是到底要不要用建文帝的行踪,来跟未来的新帝燕王朱棣搭上关系。

    这倒不全是为了他背后的鞑靼新汗鬼力赤,也是为了托庇于蒙元几十年的魔教左使一系。

    或许,等到朱棣登基后,他们能够有机会重回大明。

    不过宁先生不会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他费了二十多年在京城铺设的密探体系,已经被王戈给“讯问”得一清二楚,而且也已经确定了建文帝所在的地方。

    就在宁先生带着随从走过的一座建筑二层,王戈和张诀、莲红三人站在窗边,看着远处的一座颇为气派的豪宅。

    王戈看着手中装着母蛊的小盒中的变化,确定了郭扬和自己的大概距离后,便对莲红交代道:“我明日就会离京,去杭州。等我离开后,你继续按照之前我所说的顺序,去捉拿蒙元密探,过两天之后,再到这座宅子来。然后你直接向老和尚禀报,就说发现了大内宗师的踪迹,朱允炆很可能在这里面。”

    莲红一怔:“公子已经确认他们在里面了?”

    在用“吐真剂”拷问过“倚红楼”那三个对王戈动手的女子和那zì shā未遂的丫鬟后,他们也是颇有些意外,没想到“倚红楼”不仅真的藏有蒙元密探,而且还是蒙元密探在京城的联络点。不论是接收北面来的命令,还是往京城各处的密探下派人物、安置人手,都要靠这里来完成。

    而且“倚红楼”也不止是那四个蒙元密探,除了他们四个外,还有十七名蒙元密探,从护院到仆役、到丫鬟、到红牌、清倌人都有。

    王戈自然是将这些人都“一网打尽”,全部带了回去,连剩下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人也不例外,然后把“倚红楼”给封了。

    对外的借口,自然不是“倚红楼”私藏蒙元密探,而是“倚红楼”窝藏刺客,欲行不轨之事。

    “可以确定在北平为老张所伤的那名大内宗师在里面,不过有他在,基本也就可以确定建文也在。”王戈肯定地说道。

    莲红便有些不解了,既然确定了建文帝有极大可能就在那宅院中,为何王戈却不马上动手,而要等离开后,再让她来主持?

    拿下建文帝,不是大功一件吗?

    她当了多年的蒙元密探,自认比一般的江湖人要更能适应各种组织内的勾心斗角和算计谋划,但王戈的这个操作,还是让她有些难以理解。

    王戈自然看得出莲红的疑惑,不过他也没有详细解释,相信她回头思虑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