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真想结成亲家
七月初,连续三天的高考在高达37度的气温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毕业生有的轻松自在,有的垂头丧气,两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建军轻松的走出县四中的校门,看着门外大批等候的学生家长,忽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第二次高考结束了,自我感觉发挥良好,不过能不能达到燕大的录取分数线,还要等成绩公布才能知道。
没有让家人来陪同,骑上自行车,独自一人往家赶去。心情轻松,炙热的高温也仿佛降低了许多,快速飞驰带起的微风,吹在身上分外凉爽。
公路两旁的农田里正在兴建着一个个蔬菜大棚,赤着上身的人们干的热火朝天、一丝不苟。这是希望,容不得半点马虎。
郑建军想起这蔬菜大棚的始作俑者,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泛起一丝微笑。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这蔬菜大棚是在思蓝的提议下建起来的,想到虽已亭亭玉立但仍鬼灵精怪的思蓝妹妹,他脸上的笑意更浓。
“自己这个便宜妹妹还真的挺厉害呢!”郑建军心里默默的想着。
去年高考他就是被英语这门课拉了分,导致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没想到在思蓝知道他英语不太好之后。竟然大言不惭的说是要指导他。一开始他也是半信半疑,才上初中刚学了abc就想指导自己,这不是开玩笑么。
不过在思蓝熟练的用英文背诵出泰戈尔《园丁集》其中的一段后,那纯正的发音将他震撼。从此,他多了一个英语辅导老师,是个初中生。
思蓝英语也不算好,但是以过四级的水平辅导郑建军还是卓卓有余的,因为有她特色的讲解,使他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增。这次高考郑建军的英语是自我感觉发挥最好的一门,保守估计分数不会低。
很快的回到家,母亲有点担心的询问他考的怎么样,郑建军给了母亲一个自信的微笑,说了一句:“考的不错!”
儿子考的不错,母亲也是很欣慰,晚饭张罗了一大桌子好菜,来犒劳儿子,不过吃饭的时候只有两个人。
郑国庆已经进了县委党校学习,三个月的时间也已经快到了,估计这几天任命通知就会下来,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岗位。
第二天郑建军去了一趟思蓝家里,好好的“感谢”了一下自己的英语辅导老师。
……
高考成绩揭榜的那天,所有的毕业生都来到了学校,成绩放榜处,大红的纸张上用毛笔写着学校所有迎接毕业生的高考成绩,前面围满了人,阵阵叹息和笑声传出。叹息的学生是看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所发出的,发出笑声则是成绩不错的学生。
郑建军是和思蓝一起来的。两人好不容易的挤进人群,眼睛在成绩榜上不停的搜索着。
成绩榜一共三张,成绩从高到低,并排而列。郑建军一抬眼就看到第一张第一个就是自己的名字:郑建军,651分。
“成了!”这是他心里瞬间冒出的念头。之前填报志愿,他在所有的志愿栏上填写的都是燕京大学,如果这次再考不上,那就只能再复读一年了。这种破釜沉舟的填法显示出了他极大的决心和勇气。
思蓝正在从第二张往前找,郑建军拍拍她的肩膀,抬手指了指自己的名字,说道:“还没找到呢?第一个就是!”
“哇塞,第一个耶,这么高的分,铁定能进燕大了!”思蓝打眼一瞧,不由得惊呼出声。
郑建军得意的一笑,说道:“一般了,有好几道题明明能答对的,可惜了……”
“瞧把你得意的,这么厉害去年怎么没考上,要是没有我,你英语能考那么好!”思蓝说着。不停的对他翻着白眼。
郑建军陪着笑说道:“你功劳大,请你吃东西总可以了吧,不就是小小得意一下嘛!”
两人说说笑笑,这时几个与郑建军相熟的学生走了过来,他们也看到了榜上郑建军的成绩,对他表示着祝贺。他也是笑着客套,说你们考的也不错。
看着郑建军意气风发的喝几个同学说笑,思蓝心里小小的惆怅了一下,心里想道:“大学啊,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呢,还有好几年,时间过的快点吧!”
前世思蓝上过大学,只不过这个大学也是艺术类的,学习的也是舞蹈表演和舞蹈编导,也是在刻苦努力的练功中度过的,毕业后回想起来,觉得这四年并没有多少的记忆。她现在走上了与前世不同的人生道路,自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两人出了校门,思蓝笑着说道:“651分,这个分数说不定还是县里的最高分数呢!”
“谁知道呢,不管它,只要能上燕大就行!”郑建军明显的对这个“状元”的头衔不热心,他所关心的只是自己能不能被燕大录取。按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