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三一章 中英合作(2)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很简单,我们可以在经济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戴卓尔夫人笑了笑,“实际上我们大英帝国跟你们中国的关系一直都是很融洽,否则当年也不会第一个承认新中国了,你说是么?”

    “这个,倒也是。”唐欢点了点头。

    没错,在现实中,第一个承认中国政府的,并不是目前教科书上普遍宣传的法国,而是英国。

    英国早在1950年就承认了新中国政府,只不过当时因为英国跟台湾还有一些经济往来以及政治纠葛,所以跟中国只是代办关系,并不是最高大使级别,但在名义上,英国政府毕竟是承认新中国了,至少在外交辞令上,对新中国都是以一个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方式来对话。

    至于法国承认新中国政权,则是在1974年才予以承认,只不过法国的这种承认,是官方立场上首次大使级别,显得更加正式化。而且那时候出于政治考虑,国家一直大力宣传中法友好,甚至中学生教科书上,也有关于中法友谊的,结果国内曾经洋溢着一片中法友好的气氛,这其实都是误导。

    其实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的问题。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英国跟美国走的更近,而法国要相对疏远一些,同时对于中国的进口物资方面,法国进口的也比英国更多,而英国对中国更多的是一种出口。

    不过,仔细一分析西方国家跟中国的历史就能得出,法国尽管跟中国走的一直很近,但对中国地关系方面却忽冷忽热。不像英国,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一直跟中国的关系比较友好,只不过表面上出于政治方面的需要,不怎么宣传罢了。

    单说这位戴卓尔夫人,其实在历史上,她尽管看起来很强硬,甚至在北京因为香港问题遭遇过难堪,也曾多次公开以私人立场表示过对中国政府的不满,但从后来她的所作所为。或者说英国政府关于对待中国的实际立场方面,她很明显还是倾向于跟中国政府合作的。

    没错,戴卓尔夫人的确经常公开抨击苏联,甚至叫嚣对抗。但仔细一分析,这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摇旗呐喊,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说是表明态度罢了,没多少实际举动,她这么做,只不过是想以此来获得美欧等国地支持,从中赚取好处。

    实际上以英国的地缘来说。他们是当时受到苏联等国家冲击最小的国家,完全没有东欧西欧等国家那样有切肤之痛。而且有丘吉尔前车之鉴,这位以理智著称的铁娘子,不可能突然在这方面做不理智地事情。所以说,尽管铁娘子私人的政治立场上,多是反-共,但就她执掌的英国政府地外交政策来说,却更加的灵活,更加的实际。

    在历史上,就是在戴卓尔夫人执掌英国期间。中英关系迅速升温。无论是双边的经济往来,还是文化往来。都比以往更加频繁。

    比如中国早期的喷气战斗机地发动机,其实就是进口的英国劳斯莱斯地斯贝发动机,而不是传说中的苏联发动机。当时英国给中国的东西,无论是发动机原机,还是全套技术资料,都是给的十足,而中国当时对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也一直是十分顺利,在1980年的时候,关于斯贝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仿制就已经是全面成功。刨除已经吃透的技术不谈,但就制造工艺来说,其中各厂承制仿制斯贝零部件成功率达到86.5,其中金属材料试制成功72.5。

    只不过可惜,暧昧的1981年,就在斯贝以及中国地涡轮发动机技术全面取得突破地时候,却被宣布资金不足等原因,最后不了了之,跟运十有着几乎相同的境遇。

    先不说中国关于这些领域地遗憾,单纯就英国来说,其实当时的英国已经意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与苏联之间存在的矛盾,同时也意识到中国对于军工发展的迫切,以及这个军工市场的巨大经济潜力,因此也是第一个向中国大规模出口高科技军工技术的西方国家。如果不是中国政府在政治上犯了太多错误,恐怕中国的大飞机以及战斗机发动机,早就在自己研制的基础上,加上英国技术的借鉴,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一旦成功,说不定中英会继续就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合作。

    可惜了,最后中国还是吃了美国的麦道外包,放弃了与英国的合作,而英国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军工订单以及飞机生产的订单,双方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好处。

    当然了,英国这么做,并非是对中国多么友好,这只是说明,英国对外交方面一直十分的理智,对于地缘政治搞的十分清楚,而她们又无法美国一样全世界横行,所以就实行了地区性的合作计划。

    “我有点明白了。”唐欢点了点头,“你的意思是说,让我跟你们合作,然后你们再跟中国政府合作,通过你们英国的公司,转手跟中国合作,是这个道理么?”

    “差不多,是这样。”戴卓尔夫人笑着点头。

    “就比如说。”唐欢接着道,“你一早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