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晚间天黑,沈拓居中,康承训导前,二百余人借着夜色,到得西夏与宋的关隘边墙之前。
夜色苍茫,静谧无声。
唯有风掠过树从,叶舒枝动。树林中,草地内,无数生灵并不理会人类的征战厮杀,仍然展现出勃勃生气。
沈拓侧耳倾听,只觉鸟飞虫鸣,一片祥和。
康承训策马上前一步,面带不安,向着沈拓道:“官家,白天探子来看,还有些疲兵老卒,在此巡视,怎么夜间如此安静,只怕有诈?”
沈拓先是沉吟,半响之后方道:“虽然如此,此地并不象是有伏兵。”
康承训点头道:“臣亦感觉如此。”
几个蒙古领兵的将领见沈拓半响不发令,一个个上得前来,听到他们君臣对话,亦都道:“臣等征战无数,依臣等看,这边墙处并无伏兵。”
沈拓终下决心,向着众人笑道:“眼前纵有千万兵,难道就能畏惧不前?承训,你头前开路,咱们跟上。”
康承训仍觉不妥,此地是夏与宋交界,一过此地,便是宋之延州地界,夏宋相争多年,这些年来虽然宋金交战,也没有道理在与宋国交界处尽弃守备的道理。
只是帝命难违,当下只得应道:“是,臣遵旨!”
说罢,他以五十骑为先导,率先自冲关过境。
沈拓率中军一百余骑,紧随其后。
各人知道情形诡异,并不敢稍做停歇,整夜奔驰,绝不爱惜马力。
待天明过晓,东方露出几丝鱼肚白时,这一小队骑兵,竟是奔出了宋夏交界数百里外。
康承训得到一处高岗之上,手搭凉棚张望,却见不远处的一块小山谷里,似有村庄模样。他心中激动,马上奔到沈拓身前,叫道:“官家,前面有个村庄,咱们马上过去歇息如何?”
奔行一夜,人马都是累极,此时放马稍息,人也都是精神不振,各人听到康承训一声大叫,俱是抬头看他。
只见他连同身下战马,都是满身满脸的水渍。
有汗水,亦有泪水。
沈拓心中也是激动,却知道此时需得谨慎,并不能放浪行事。这康承训为人木讷忠忱,以没主意为最大的主意,此时居然有了主张。他回头张望,蒙古人反正不是到了故乡,无甚表情,所有的宋人待卫都是面带狂热。
他心中始终以昨夜的情形而不安,因强自收敛高兴的情绪,只向一个懂汉语的蒙古十夫长令道:“你带一队人,过去看看有无异常”
“是!”
一小队蒙古人绝尘而去,沈拓也策马到高岗上去看。
典型的汉家建筑,虽然不是青砖绿瓦,却也是阡陌相间,飞檐拱斗。
他亦不禁为之激动,只觉得双眼又酸又涩,难以自持。与康承训等人相比,他的俘虏岁月远短于他们,他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余诸人。
看到诸人都情绪难安,沈拓跳下马来,笑道:“近乡而情怯啊!何况咱们不只是还乡,大好山河,胡气冲天,救亡图存,首在诸君了!”
沈拓回来,究竟要如何做,怎么做,是与赵构争权夺利,然后继续当年对金国一味退让,还是安心当一个傀儡太上皇,所有的近臣虽然与他日夜相伴,却从来没有听他说起,此时沈拓居然主动提及此事,这些可又比回到宋境之内更让各人关心了。
当下所有的宋人俱都围拢过来,看向沈拓。
沈拓微微一笑。别的不成,做过多年领导,把握群众心理,开会讲讲话,鼓舞士气,这可是他的拿手活。
当下又道:“此次南逃,朕每次思量,都很觉抱愧。朕寻得机会,逃出胡人掌控,可是父皇尚在五国,备受金人困苦。朕一逃出,金人必定恼怒,定会更加凌辱父皇。朕在千里之外,却是心忧如焚。”
他这一番话,却是当真把握住了各人的心理。宋人与汉唐不同,什么武功文治,都不及一个孝字。如果沈拓只顾自己,不论是要做什么大事,却把老子赵佶抛在一边不管,那么下属也必定不会真心拥戴。
赵恒之所以一直被视为正朔,靠的也正是这一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此语一出,眼前各人却果然露出感佩伤感之色,却听沈拓又道:“除了君父,尚有我千千万万忠良子民,陷身北国,沦为奴仆,朕在此立誓,必定要恢复故土,迎回君父,救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违此誓,天地不容!”
这一番话,在沈拓来说,不过是为了鼓舞人心,说的也确实是他的心声。听在这一干宋人耳中,却是如同青天霹雳!
多少年了,北宋除了开国的太祖与太宗兄弟二人,其余君主都是胆小怕事的无能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