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山西商会
说到这山西的商会历史上还特别有名:“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知县也不换”,这是明清时期山西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谚。在商居于末的“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结构中,山西人当时这种对商业利益毫不掩饰的追逐,或多或少有点另类。在清朝晋商富甲天下的时代里,财主多集中于平遥、祁县和太谷,而不是太原,其中又以平遥最多。民国以后,到日军侵华时期为止,由于当时中国的一些重要银行家多于太谷定居,美国作家罗比·尤恩森把太谷称为“中国的华尔街”。但是,昔日的辉煌似乎并没有福泽当代的晋商,自清末民初起,晋商日渐衰落,再也没有了“晋商大院”黄金时期称雄国内的豪情。但是晋商在商业上的地位是无法回避的!
唐得民咋一眼瞧过去绝对是个教书先生,不是在这商会的地盘里任谁也认不出是个商会会长。青衫长袍留个西式发型,一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本书。“这位胡先生,到鄙商会是有何生意呀?”孤海的名片上印回了本来的名字,胡小海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的是孤这个姓不好解释。
“不知道商会是否有做西药营生的商号?本人代表的是美利坚联合商行来山西看看销路?”孤海有样学样!说起了文绉绉的官话。“西药!”在商会周围打听生意的各路商人一下就竖起了耳朵。唐得民这个会长也眼睛睁的大大的。在这乱世中西药等同于黄金这个孤海早就是知道的,可没想一说出来商会反应会这么大!其实他不了解因为战争这时候的西药各方面都在收集导致市场上极度缺货,价格也虚高不下。各个外国的洋行都囤货不出哪里会有找上门来卖西药的人啊!这一听怎么会不惊奇。
“先生是打算卖西药?有多少货物呢?”说着会长就伸出了袖子,把孤海的手握上了。“这是握手吗?”孤海没想那么多,用力的抓住会长的手握了几下。会长一楞,没明白孤海这是出的哪门子信息。他这袖子可不是握手,这是中国传统交易中的要价!心道:“这胡先生不懂这规矩啊!”看着满身的西式打扮也就释然了。这种流传在北方的要价规矩对这么一个南方来的西式商人不起作用也没关系,那就不能在大堂里谈生意了,他请孤海进了内室。
“胡先生不知道你打算经营什么西药呢?”会长悠闲若定的问道。“我们美利坚联合商行可以经营各种西药,只要世面上有的我们都有,而且数量好说!”“大生意啊!绝对是财神爷上门了!”会长尽量掩饰住内心的激动说道:“这次先生来有带多少货啊!”因为日本人占据了天津,山西现在市面上少了很多来自外国进口的物资。不打听清楚是不行的!“货不多,主要是看本地是否有能长期接货的商人,毕竟细水长流有个靠得住的伙伴才能长久嘛!”孤海没接他的茬,毕竟这会长在这里是地头老大。说明了的东西说不定就被他给吞了。
孤海起身从身后的布包中拿出早准备好的东西开始介绍到:“这瓶就是现在世界上最新开发的消炎药‘青霉素’这比现在那盘离西林的药效更好,而且是一瓶装,只要切开直接注射就行!还有就是一些专治咳嗽感冒的新药。还有些止血用的,包括绷带纱布等等!”看着这包里拿出的那一件件样品,全是包装上好的驳来货这有多少啊!会长眼睛都绿了。
这些东西买来的时候都很便宜,几万块钱的货在这时候价格可高得吓人,特别是中间的一些军用品,比如止血消炎那类。在打战的时候都是管制的东西,民间少之有少。所以会长对此是誓在必得的,这么好赚钱的东西不能介绍给别人。一开口就是青霉素2个光洋一支,用大洋付款。这价格开的可不低!孤海也不愿意多纠缠,答应在过几天交货。验货给钱这些样品先给会长让行家检验。
孤海被安排到商会的贵宾楼住下,而且会长还给发了帖子说明天晚上有宴会希望孤海能赏脸。这住下没多久得到消息的各方商人就开始给孤海送帖子,这贵宾楼的跑堂都笑咪咪的来送,这肯定是收了不少门钱的。
孤海就是希望得到这种结果,因为他要卖的可不是这简简单单的药品一项。仔细查看这些拜帖发现一张最有意思的,因为上面并没有详细写明身份,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邱八。呵呵!这不是现代骂人的话吗?骂那些当兵的不就是骂丘八呀!孤海叫来贵宾楼的小厮问道:“这帖子是你送来的,你知道这人是干什么的吗?怎么就一个名字!”“我可不认字!胡先生!别人递来的帖子我都给你送上来了。”小厮客气的回答道。“邱八这个名字你听说过吗?”“邱八?邱八?”小厮嘴里碎念道:“不会是八爷吧?”小厮用手比画了一个八字对孤海表示着。“八爷很有名吗?”孤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八路军,可再一想不可能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