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312章 麦柯以力制力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开芳领导的这个十万大军,一半是天军的老兵,另一半是伏牛山新近入伙的土匪。

  不过,不管新兵老兵,不管原来的出身,现在这些都只有一个名字。

  基督徒!

  因为那些天军将士,绝大多数以前就已经是基督徒;少数不是的,也已经在庆祝大会上决志信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周围的那些人,刚才还是土匪,现在都纷纷决志信主,让他们这些老天军情何以堪?

  毕竟天军是数天的,不成为基督徒任何属天?

  强大压力之下,他们只好也举了手。

  别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现在反正都是一水儿的基督徒。

  大家都是弟兄,许多事情就好办了。

  叫一声弟兄,至少可以省去了许多话,也不用介绍自己的目的和方法。

  因为大家的目的都一致,就是荣耀神。

  大家的方法也具有共性,就是爱人如己,为弟兄舍命。

  麦轲正和李开芳在一起,奔向第一个目标,桐柏山。

  桐柏山区是淮河的上游,麦轲的下一个目标是两怀,所以要从这里开始。

  先前的伏牛山脉,以及相邻的楠阳地区,正是桐柏山的大后方。

  与桐柏山联成一气以后,在顺流而下,攻取下游的战略目标,就更加顺理成章,更加势不可挡。

  麦轲和李开芳直取桐柏山,收复楠阳盆地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们原来的长官、现任伏牛山圣市领导的顾嘉蘅和图塔纳去完成。

  这些都是他们的旧属,旧地重游,携天军的强大军力,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

  收复这些地区,把他们置于新兴政权之下。只是一个捎带脚的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直出伏牛山。一直东进,在屏顶山、祝马店一线平行推进。展开佯攻,配合麦轲的主力东征部队。

  说是佯攻,实际上也是实打实地占领地盘,所得的收获,是不会再还给满清的。

  不过,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麦轲一路。

  既然一开始的路段都在楠阳境内,麦轲也就不客气。继续乘坐列车,顺便把三合一枢纽工程延伸,通过南阳盆地,直接到达铜柏山。

  通过查看自己的那个四层地图,麦轲知道,铜柏山位于中国和南省、瑚北省边境地区,其主脊北侧大部在和南省境内,主脊南侧余脉延伸到瑚北省境内。

  铜柏山西北东南走向,铜柏山西北起自楠襄盆地东缘,东南止于伍胜关与大别山相接。西南至瑚北省早阳、应山一线,北界大致在嵖岈山,西北在芳城县七里岗以东一带。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长达一百二十余公里,海拔高度多在六百米左右,一般不超过八百米,构成了淮河与昌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就凭此山所占据的战略要地,麦轲也一定要把它置于自己的掌管之下。

  这种战略要地,如果没有强大的机动能力,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可是,麦轲不同。他的机动能力首屈一指,几乎达到了欲所欲为的地步。距离几乎不是问题,时间也成了他的助手。

  铜柏山主峰太白顶。为千里淮河起源地,海拔一千一百四十米米,属怀阳山脉西段。

  麦轲今天的目标就是这个主峰,那里不仅是淮河的源头,还有两股力量麦轲要收归己有。

  列车行进到铜柏山脚下,麦轲与同车而来的吴运、图塔纳分别,让他们带人去收拢楠阳盆地各县。

  然后麦轲手一挥,列车开上了铜柏山。

  列车从伏牛山而来,所以上山的路线就在铜柏山西段。

  西段是桐柏山的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北侧由于受西北东南大断裂的影响,山体边界十分整齐,山坡陡峻,山峰矗立,山脊海拔一般八百到一千米。

  一路上,众人看到不少名胜古迹。

  没有人在乎它们是真是假,只不过略觉新奇。

  山脚之处有一座淮渎庙,为历代帝王祭淮处。

  北部山脊的一处地方叫盘古山,据说为盘古开天辟地处。

  在其南部余脉的历山,还有一处为华夏始祖神农氏故里,被道教誉为七十二福地之一。

  明唐伯虎为其作桐山图,并附诗云“吾闻淮水出桐山,古来贤哲产其间。君今自称亦私淑,渔钩须当借一湾。”ωww.xSZWω㈧.NēΤ

  列车扶摇直上,这样的坡度不是问题,必要的时候,它可以走垂直的路线,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上主峰,而是转向了东麓。

  因为那里有麦轲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聚集在这里的一股土匪。

  很快列车就到达了田王寨下面,这座所谓的“华中第一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