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当然明白陈耀辉为什么告诉自己这个消息,同时孟杰也明白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
长期以来,电动汽车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应用,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电池的容量问题,这个问题最重要。以往的电动汽车,即使是使用高性能的锂电池,一次充满电后,只能让汽车行驶4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明显有些短,若是只在市内行驶还好,若是出了市区,一旦距离稍远,则需要重复充电。而且即使是在市内行驶,也是需要经常充电,远远没有加油省事,要知道,一次性加汽油50升的话,基本上可以行驶七八百公里,电动汽车在这方面相比燃料汽车,差距很大,所以这极大地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另外,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也是一个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最好,电池蓄电能力强,但是锂离子电池成本昂贵,普通电动汽车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甚至要比一台使用汽油发动机的普通汽车整车还要贵,使用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价格差不多是同类燃料汽车的2-3倍,这样的高价格无疑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虽然也有其它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等等,这些电池产品的成本能低一些,但是由于这些电池产品的蓄电能力低,所以虽然在经济上可行,但是却是以牺牲行驶里程为代价的。采用这些电池产品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大多只能行驶二百公里左右,这样短的行驶距离,无疑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没有消费者愿意天天花费几个小时给汽车充电,而且还不能出远门。
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加油站遍布各处,所以使用汽油或者柴油的车辆很容易加油,而电动汽车充电则需要专门的充电站,在没有建立起大规模的充电站之前,这样的电动汽车使用起来无疑很不方便,加上充电时间长,远远没有加油省事,所以这也极大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而这些所有的限制问题中,电池容量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解决的。
其它问题还好解决,例如成本问题,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来降低售价,或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至于充电站数量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多建充电站来解决。
电池容量问题最难解决。这涉及到技术进步的问题,不是光靠加大投入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技术上的不断积累,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现在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体在电池容量上取得了突破,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好消息,将会大大加快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所以孟杰很清楚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
“陈耀辉和你谈什么事情啊,神神秘秘的,还把其他人都支走了。”吃晚饭的时候,方静问孟杰。
“他想和电池厂在更多的方面进行合作。”孟杰将陈耀辉的话转述给了方静听。
“合作啊,看起来是好事啊,对双方都会有利,不过对于南方精密科技来说,得到的好处会更多些啊。现在我们一不缺资金,二不缺技术,更不缺市场,我们很难从这样的合作中得到什么好处。反而他们倒是会得到不少好处,至少有了我们的支持,他们的产品性能会更好,生产效率会更高。”方静分析道。
据方静所知,电池厂除了孟杰以外,没有人真正知道关于生物电池技术方面的事情。一些关系到生物电池技术核心方面的事情,总是由孟杰亲自来负责安排的。既然孟杰没有主动和自己提起过这方面的事情,方静自然会把握其中的尺度,不会去问孟杰。虽然方静不大清楚电池厂的技术来源,也不知道电池厂的技术到底有多强,但是方静知道,电池厂的技术实力很强,不仅在生物电池技术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实力,否则的话,像南方精密科技这些公司不会老老实实的愿意和电池厂合作,说到底,这些公司是被电池厂逼迫的,不得不和电池厂合作。只不过孟杰的要价比较低,从而使得南方精密科技这些公司还能够保证其获得充足的利润,所以才使得这样的合作看起来很是和睦,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温馨。但是即使再和睦,再温馨,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厂家的喉咙是在电池厂手里,只要电池厂愿意,随时都可以扼杀这些厂家。
就像是很多现有的大公司,表面上风光无限,销售额几十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上万亿,利润也很丰厚,甚至带着世界五百强或者最赚钱企业的称号。但是这一切风光仅仅是表面现象,他们的这些成绩都是靠着垄断地位获得的,而不是依靠真实的竞争力获得的。因为这些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外国公司的手里。只要愿意,对方随时都可以扼杀这些公司。所有的这些风光,只不过是个表面现象而已,一旦核心技术提供商发难,那么这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就像是建在海滩上的大厦一样,根基不牢,随时都会倒塌的。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dvd行业,外国的公司一旦在专利上发难,国内的公司立刻现出了原形,被对方从云端打到了地面。
只不过各个公司都是为了赚钱而已,没有必要的话,很少会做出这么决断的事情。就像是电池厂一样,需要依靠南方精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