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初次涉及的领域是植物方面的,起因是这样的。那时云飞初二,还在住校。
现在的中国正是人口最为膨胀的时候,虽然实行计划生育,可因为人口基数过大,近几年迎来人口高峰。各个学校都在扩招,上起各大院校,下至各级初级中学。今年,新村中学的入学人数也是创下新高,原来只打算招收六个班,现在只好扩充为八个。更多的农村学生涌入,学生宿舍床位紧张。每个宿舍都尽可能加入几张床。现在云飞的宿舍挤着八个人。
自从魏进出事以后,宿舍的同学又开始与云飞交往。特别是王晓兵和李非两人与云飞成为铁哥们,章政则与云飞疏远了许多。王晓兵与李非都来自大李乡。虽然现在的临海县是全国百强县,不过依然存在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大李乡是临海县最不富裕的两乡之一。大李乡多丘陵地,交通不很方便,而且乡里的丘陵地带只适合种植一部分果树。这样大李乡的经济收入不是很多,虽然县里多方帮助,但也不可能立即解决。
王晓兵和李非虽都来自大李乡,但却住在不同的村庄。王晓兵的村子多山地,村民以种植果树为生。李非所在的村子好一点,处在为数不多的平原上,但农作物产量较低。两个村庄都不是很富裕。近几年,临海县建了不少厂子,村里的青壮劳力大多进入工厂做工,至少比守着几亩地强。这样以来,土地也慢慢荒废下来。王晓兵和李非的父母不愿离开世代耕种劳作的土地,没有外出务工,因为家里负担较重,生活更是紧迫。
云飞是因为不想浪费钱,何况现在他与家里关系不好,父母给生活费就不错了,将来不知会如何。哥哥李龙飞一直是家里的骄傲,自己被魏进陷害以来更是在家里抬不起头,不知父母以后会不会不再管自己了。云飞未雨绸缪,节省生活费,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这样,他和王晓兵、李非可以说是学校里最为节俭的学生了。
三人大多一起买饭进餐,对学习用品也很是节约,至于穿戴之类的更是节省。三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又住在同一个宿舍,不久就成为铁哥们。自从高林找李云飞谈话后,让云飞豁然开朗,学习上突飞猛进。好在云飞没有忘记自己的哥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兄弟补习。
云飞现在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自己的方法不适合他们两人,只好采用常用的方法:解题。总算云飞知识丰富,对各种问题得心应手,讲解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听的王李两人一愣一愣的。王晓兵与李非均来自困难家庭,自然在学习方面比较刻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这样在云飞的带动下,两人的进步也是满大的。
友谊深厚了,自然慢慢讲到自己家庭的事情了。不过云飞从不提自己家里的事情,而且长久以来从没有人来学校看过云飞,云飞的学生档案并未提及父母职位及家庭住址,造成大家都以为云飞是个孤儿。由于大家怕云飞伤心都不在云飞面前提起此事,所以云飞不知自己被人误会了。
王晓兵的父母从事果树种植。由于父母都是家里的独苗,王父为人厚道接来妻子一家。这样,王晓兵的父母需要照顾四位老人。近来因果农的增加,国外水果的冲击,收入锐减。农村的税收不少(大连某报纸报道政府为农民减负二十几项,可见一斑),并且现在的农村还是按人缴税,不管有无劳动能力,只要活着就得缴税(实情)。中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越穷的地方税越多,越穷越要纳税。老人的医疗费用,孩子上学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样王家每年的微薄收入可谓入不敷出。
李非家里也是差不多。李非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在北京上大学,一个在上高中,花费更是不少(差不多的国家家庭教育支出一般占收入的10%-30%左右,中国最低也过半,有的农村超过160%。看到自己不少的贫困同学整日为钱发愁,心下凄然。贷款,说得轻巧,不还啊,何况现在工作不好找)。李非的父母只靠几亩地,支撑这么大个家确实不易。好在近几年,李非家里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才勉强维持家庭开支。
王晓兵及李非两家虽然生活清苦,倒也家庭和睦。两家父母进城卖水果蔬菜时,常到新村中学看望孩子。对于经常帮助自己孩子的李云飞很是感激,每次都把带给孩子的东西分给云飞。对于这些云飞时常推辞,觉得帮助兄弟是应该的,而且两家生活还不富裕。
说实话,云飞虽然知道王晓兵他们两人家道艰难,但未曾深切体会生活艰辛的他不是很了解自己兄弟的家庭状况。富人对于穷人的生活知识隔岸观火,指指点点,哪能深知个中滋味。云飞生活节俭,一是为将来考虑,二来他也不知挑剔。总的来说,云飞虽然同情,但也不知自己同情在哪里,也许需要他自己去理解了。
转眼冬天来了,虽然南方的冬季不是很冷,但丝丝的北风已告诉人们:天凉了。一天中午发生的一幕改变了云飞。
那天是星期五,县里的集市,不过天气不是很好,阴阴的。中午,云飞几个买完饭菜,正准备回寝室,天凉了,回宿舍暖和些。远远的看到一个人站在宿舍楼下。近了才看清是李非的父亲,可能等了一会儿了,不时四处张望。云飞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