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自高祖李渊开创基业以来,传至第四代中宗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同年,废中宗立睿宗。六年后,武则天索性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
大唐王朝历经贞观之治以后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势日渐强盛,唯西北边境战事频仍,突厥屡犯中华,掳掠人畜财产。战争给双方,特别是给突厥部落造成了重大损失。
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大唐国号为周,史称武周,重新勘定了与突厥的分界。
此时的西北边陲呈现出异常的宁静与祥和。大周与突厥重开边境榷场,两国商人互市,百姓和睦相处。
丝绸之路上,各国的驼马商队披星戴月,昼夜穿行,关河宁定,一派祥和气象。
然而就在此时,突厥可汗骨咄禄突患重病而死,其子吉利仓促继位,突厥内部以莫度为首的主战派趁此时机,悍然发动了与大周的战争。
金鼓之声,击碎了西北边陲仅仅保持了数年的宁静,战火重燃,两国再一次陷入战乱中。
双方在河西、陇右、甘南各道,投入重兵,进行大规模的主力会战,这使两国国力耗损,转运艰难,三军力竭。
后来,主和派势力逐渐占据优势,吉利可汗乃决定向长安派遣一个以其弟为特使的亲善使团,前来长安议和。
突厥使团跋涉数千里,耗时数月,终于抵达长安。
宏伟壮丽的长安城一片欢腾:号角连天,鼓声动地,礼炮阵阵;城南门旌幡蔽日,彩旗飘飘,人潮汹涌。通往皇宫的朱雀大街上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左右卫府兵盔明甲亮,旗帜鲜明,拱卫在宽阔的大街两侧。市民们自发地拥到大街两侧观看这盛大的欢迎仪式,众人议论纷纷:
“打了十几年,总算是盼到这天了!”
“是呀,再也不用充兵到边关去了。真是苍天有眼呀!”
“哎,我两个弟弟都死在边塞。这仗要是再打,我的两个儿子也保不住了!”
“听说这次突厥使团进京,就是为了要和朝廷重修旧好,永绝战患。特使就是突厥可汗的兄弟!”
“看,来了!”
鼓乐之声大作,一队銮仪卫远远而来。前列飞虎、飞熊、飞彪、飞豹四色军旗,七十二名大汉将军开道,后随五百名左右金吾卫府兵。銮仪卫后,闪出大周的赤旗和突厥国的狼头旗。国旗后,十二卫府兵衣甲鲜明,各依序列徐徐开来。突厥使团在礼部官员和左右骁卫的簇拥之下,缓缓经过朱雀大街,朝着大明宫方向行进。
无数的百姓欢呼,他们在庆祝,两国议和,终于不需要再打仗了。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和平,为的,仅仅是自己的父兄子弟不需要再被拉上战场了。
可是,这些庆祝的百姓,大明宫中的武则天与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真正的阴谋才刚刚开始。而且正在他们没有预料到的地方,暗自上演……
在此同时,一匹驿马在荒凉的甘凉官道上飞奔,后面扬起一道烟尘。马上的驿卒终于跌跌撞撞地到达河西道驿站,“砰”的一声把大门撞开,屋里人惊惶失措地站起来。驿卒身背六百里加急公文,浑身汗透跌进门来,刚想张嘴说话。“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将出来,身体随之倒在地上。屋子里的人一拥而上,扶起驿卒。一名中年男子迅速从驿卒身上摘下公文袋,背在身上,冲出门去,跳上马背,继续向着长安奔去。
可笑满朝文武不自知,还欢天喜地迎接了突厥议和使团。
几日后,欢送突厥使团离开,阴谋真正拉开了序幕,图穷匕见!一系列的组合拳让满朝文武都反应不及。
而在中书省判事堂上的宰相张柬之突然得到了“六百里加急”文书——
“怎么回事?”张柬之冷脸问着颤抖不已的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面色惊慌,哆哆嗦嗦地将刚刚接到的那份加急文书呈了上来:“甘南道刚送来的六百里加急文书。”
张柬之接过公文,展开迅速看了一遍,他的脸色陡然大变,倒抽了一口凉气,“扑通”一声坐在了椅子里。中书舍人颤声道:“怎么办?”
一滴冷汗缓缓淌过张柬之的面颊,脸部肌肉不停地颤抖。他没有立即回答。中书舍人道:“阁老,这件事太大了,是不是先压一压,暂时不要禀告皇帝,否则……”
张柬之霍地站起来:“进宫面圣!”
……
大明宫中,武则天看完加急文书后,精神一阵恍惚,跌坐在龙椅上,慢慢抬起头,话语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突厥使团全部被杀死在戈壁中……那,我们刚刚送走的是谁?”
张柬之颤声道:“陛下,现在看来,这伙是假冒突厥特使之名,很可能就是杀死使团的凶手。”
武则天霍地站起来:“什么?!”
张柬之倒退两步,双膝跪倒:“陛下容禀。”
武则天深深吸了口气,重新坐下,小声道:“讲。”
张柬之道:“公文中说,突厥特使团一行四十六人,以及我甘南道行军大总管麾下一百二十人的护卫队,全部被杀死在戈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