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梁守的一句话,整个大殿的人开始慌乱起来。如今正是仲夏,暴雨如注,按照往常的经验,这雨势没有三五天是停不下来。如果韩军决堤放水淹大梁,大梁将成为一片泽国。大梁城再如何坚固,在水中泡久了,城墙也会坍塌。到时韩军一拥而入,大梁就落在韩军手中。
魏王脸色瞬时变得苍白,原来,韩军一直就想要水淹大梁。什么明日撤兵,根本就不是因为韩国想要放过魏国,而是韩国怕大水冲走了自己的军队吧!好歹毒的计策!枉自己还以为韩王仁义,会顾忌水淹的影响,不会涂炭百姓。如今看来,韩国也如同秦国一般,为了达成目的,减小损失,而不择手段。
“司农何在?”魏王不得不开始考虑,如果韩军水淹大梁城,大梁又能坚持多久。
“臣在!”司农李高随即出列。
“寡人问你,韩军一旦水淹大梁,大梁可有城破的风险?”魏王死盯着李高,试图想要看出李高有没有说谎。
李高擦了把冷汗,诚惶诚恐地说道:“启禀王上,大梁城墙是由夯土制城,这夯土,最禁不起水泡。依照臣的预计,最多三个月,大梁城墙必定坍塌!”
“三个月!”魏王喃喃地说道。
三个月的时间,应该足够齐国派出援兵吧!只是,韩军水淹大梁之后,大梁方圆百里必定成为泽国,而大梁城内也会遍布积水。城内有精兵十二万,却是只能待在房顶,城内有可供三十万人实用三年的粮草,可惜全都会在水下。这种局势下,大梁的所有希望只能放在信陵君手中的大军和齐国的援兵身上。
“王上!韩军如此歹毒。请王上速从密道离开大梁!以免韩军水淹大梁后,密道坍塌。”立即有大臣向魏王进言。
大梁城在兴建之初,魏国就考虑到他日有乱臣谋反和他国围攻大梁的情况发生。当时的国君魏惠王花费重金,命人秘密修建了一条由王宫直通大梁城外的密道,这件事,也只有魏国历代最核心的臣子知道。但只有每代魏王才知道。密道有多长,出入口在在那里。
话音未落,立即有人出言反对道:“臣反对,王上一旦出走,大梁必定军心涣散,不堪一击。如今大梁外有信陵君大军策应,内有二十万军民同舟共济,只要我们坚持一个月,齐国的援兵就能抵达大梁。到时。大梁便能转危为安。”
“不妥!不妥!方才李司农说,大梁城墙遭水浸泡,最多不过三月便会坍塌。信陵君麾下皆是老弱残兵,如今魏国精锐尽在大梁,大梁真正能够依仗的只有齐国的援兵。依照齐国的国力,又要多久才能击败韩国的三十万大军呢?三个月的时间绝对不够用。三个月后,大梁城破,又该如何护卫王上的安全?”老成持重的大臣连连摇头。
任谁都清楚。眼下大梁的形势极度糟糕,韩军是明摆着要水淹大梁城了。可天下诸国只有齐国愿意出兵救援。齐襄王尚未下葬,魏国也确定齐国的援兵会什么时候到达,到达后又是否能击败韩军。想要保住大梁城,除了齐国的援军可以及时抵达并击败韩军外,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韩军放弃水攻的念头。这样,大梁城内的十二万魏军精锐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合信陵君、齐国之力,万无一失地击败韩军!
只是,按照斥候的情报和韩国明日就撤兵的允诺,很有可能,韩军明天就会水淹大梁!所以。魏国能够利用的也只有这段时间了!魏国必须迅速做出决定,是赌一把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到齐国身上,还是早作谋划,弃车保帅,让魏王先安然从大梁的漩涡之中抽身,亦或者让韩军无法用水淹。但看起来,似乎最后一个想法无法实现。
魏王当然爱惜自己的小命,只是,逃出大梁城也不代表着绝对的安全。大梁城内好歹有十二万魏国最精锐的士卒,但大梁城外,除了信陵君手下尚未集结起来的老弱残兵,就再无一支精锐。魏国如今只剩下两个半郡,一旦让韩国知晓了自己没在大梁,韩国必定调集大军来追捕自己。到时,自己除了避难齐国,再无他选。哪里像赵国,当初庞涓率领十万魏武卒包围邯郸的时候,赵王也是从密道中逃走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庞涓在拿下邯郸后,无法拿赵王来要挟赵国。只是那个时候,赵国尚有五个郡的土地,北方更是有一支边防精锐,赵王除了坏了名声外,没有别的影响!
所以魏王在听到有大臣游说自己从大梁逃走后,就暗自否定了。没有人比魏王更清楚,这密道在设计的起初,就是为魏国最重要的人如魏王、魏王后、魏太子逃跑准备的。虽然密道很长,但宽度有限,宽度有限则意味着魏王在逃走的时候,不可能带上多少精锐的侍卫。
在大殿内群臣分成两拨,争吵不休的时候,上大夫段干崇却一直皱着眉,苦思破局之策。韩军想要水淹大梁,一定是因为拿龟缩在大梁城内的魏军没有什么好办法。到底如何才能让韩军放弃水淹之计呢?投降自然是不可能了!站在韩军的角度,一定以为魏军畏怯不敢出战,又顾忌伤亡,干脆不顾名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