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就要砍掉25万那些痞子兵还不得造反?”台下
“我看25万都不止徐大人不是说了要先压缩空额万么?照我看要节俭3至少得一口气削掉这个数。”还有人将自己的手掌一笔划五个手指伸展开来——5o万。
“难难!只怕有人要造反就像张勋那样。”
“造反?张勋?现在怎么死都不知道……”
虽然台下的议员对削减军队这事的操作性表示了极大的怀疑但谁也不会否认目前帝**队确实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境地。
就国防兵力而言在俄国因为日俄战争的失败而导致兵员数目下降后帝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可远不是强国)绿营、旧军(指湘、淮军余部)、新军、驻防八旗、禁卫军全部收拢起来大概有15万人左右的兵力。
打仗靠的是战斗力不是人多。这15o军队中倘若有15真正有战斗力的近代化军队林广宇都要谢天谢地了。但很可惜连这样的目标都是奢望新式军队满打满算凑拢来最多只有1o万出头。而且根据上次禁卫军选拔时的调查这1o万新军完全符合近代军队标准万出头。
更让人为之气结的是帝国每年的国防经费却是惊人按照对维新二年情况的摸底总军费至少需要21658万元。亦即差不多一半地国家财政收入要用于军费。这2.1多个亿是什么概念呢?差不多就相当于能够组建8类似于北洋水师的海军舰队能组建2~3左右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即便从绝对额上衡量这2.16亿的军费开支在世界范围内排得上号仅少于德、英、俄、法、日、美诸大国却多于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如果考虑到帝国2.16个亿中用于6军军费的比例占九成五以上而其余各大强国还要将很大一块用于海军建设时这种低效率就更令人指。
只有站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上才能明白军队数量不等于国防实力的道理。才能了解军费开支的高低不与军队战力高低正相关地惊诧。即便是最穷兵黩武地俄国和日本。国防经费在非战争年度也不可能占有如此之高地比例。特别是考虑到如此巨额的军费维系着世界上最无用的军队其中的挫折感和沮丧感就尤其让人感到愤懑。皇帝早就有了推倒重来的心思这一次着实是动了真格。
按照皇帝的真实想法全国所有的旧军和八旗都属于被裁撤之列但徐世昌和铁良两人认为太过激进费了好大地力气才劝说皇帝遵循“循序渐进”的方针这25万兵员的裁汰。已是皇帝所能容忍的底限。
上意如此内阁也没有退路否则皇帝一纸敕令下来谁也吃不消。所以面对台下惊疑的目光徐世昌侃侃而谈。
“裁剪军队的用意有三第一曰节俭经费平衡收支。举凡世界各国在和平时代。无一国将国家预算之半用于国防。帝国现在民生凋各方面都需大量资金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既无必要又无效果。第二曰顺应潮流、展警政。帝国现有军队。特别是旧军一般都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己任但此一重任其实由巡警完成更佳下一步朝廷将敕令地方展竞争缩减军队。第三曰巩固国防、整顿军力。甲午尤其是庚子以来旧军腐化堕落、不堪使用已是人所皆知汰劣留强原本是国防建设应有之意裁剪名额为的是更好地建设军力。”徐世昌最后提醒道“此次裁撤安排在维新三年、四年两个财政年度完成务必要收到实效检验成果今后数年朝廷一方面继续编练新军另一方面仍然将致力于裁汰旧军最终希望能够9年立宪完成之日将国防开支所占财政比例压缩到3以内……”
三成以内?台下议论声又起这个似乎难度也不小。
当然徐世昌也描绘了裁剪军队员额之后地好处旧军素以军饷低微、拖欠克扣严重而出名但一旦裁汰改军为警将5人地军饷用到2人身上相对就要有保障的多至于战力也未必会下降到哪里去。
“诸位议员本次预算案除了对维新三年有关财政数字做一统筹安排外对于财政体制也有很大程度的变革。按照财政部清理财政地旧议维新元年以前均为旧案需要报部审核但预算案倘若通过地方财政就毋庸报部审核。”
毋庸报部审核?那还不乱了套了?徐世昌此言一出台下很多人就在摇头。
“泽公不是将财政清理大权掌控得牢牢的么?怎么这会儿徐总理又说毋庸报部审核这到底唱得是什么戏?”
“我也不懂。但是你看……”有个议员用手一指载泽“泽公脸上笑眯眯的恐怕早就胸有成竹。”
“这事情真是越来越怪了我差点要看不懂了。”
“别慌朝廷总有这么做的理由只要不过分咱们一律同意就行。”
“万一过分呢?你难道还能反对不成?”
“谁说不能反对投票反对不就结了……”
台下议论声再起徐世昌稳坐钓鱼台不慌不忙地予以解释。
“所谓毋庸报部审议一节并非指朝廷对地方财政不管不问而是指在财政开支上不用走财政部的路子。诸位想必也清楚以往费用案子如果要销案地方先是要统计造册然后要报部审议最后才能冲销入账。这当中还涉及到地方银两成色与京库平的换算。涉及到往返折腾。若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