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清代这首《都门竹枝词》,真是听听都让人有舌底生津的感觉。其实,这词里提到的许多古早时期的北京小吃,现在很多真味都已经找不到了,满大街都是粗糙的汉堡、披萨、薯条可乐。
西方人的连锁经营、包装精美、快捷卫生,打败了传统小吃的真心真意真材真料真味道,想想也真令中国人黯然。
即使有些地方有类似王府井这样的美食街一类的去处,也是些被改良的一塌糊涂——为了卖相好看大做表面工夫,为了节省成本用食用香料、色素来代替传统的那些天然食材、佐料,吃起来一股现代化的怪味,准确说:就是铜臭!
一般来说,只有初到北京的外地人,才会去王府井美食街吃小吃——由于王府井步行街实在名气太大了,全中国的人不知道别的,一说北京就是西单王府井。
所以无数外地游客吃了难吃的要死、贵的要死、分量少的要死的王府井小吃,都气得要死要死的,大骂北京小吃都是骗人糊弄事儿的,徒有虚名…
其实不然。真正了解北京的人都知道,王府井美食街的存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骗外国人的美钞欧元的——中国人的小吃吃到他们嘴里,好吃不好吃他们也分不大清楚,吃得就是个新奇而已;反正那些鬼子有钱,而且不用指望他们成为回头客;一锤子买卖没别的,可劲忽悠呗!
可对于真正懂吃会吃地人,那些装潢漂亮门楣显赫的地方,从来不是他们的选择。
方展宏这土匪。上学地时代就是学生中出了名的老饕,可着这四九城哪儿有好吃的,不用出租车。他耸耸鼻子闻着味儿就寻去了,不管哪个犄角旮旯。
在北京要吃正宗的北京小吃,东华门夜市算是一处;护国寺小吃是一处;还有什刹海一条街、北海仿膳、九门、锦芳什么地,这都是数的着的老店。
其他的老字号。象什么爆肚冯的爆肚、小肠陈的卤煮、天兴居的炒肝、锦馨的豆汁和焦圈、不老泉的冰糖葫芦和蒸饺、都一处地烧卖、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天福号的酱肉、隆福寺的灌肠…
方展宏带小小去的,则是大名鼎鼎的南来顺。
老北京名吃,有名地有“三顺”:东来顺的涮肉,西来顺地烤鸭,南来顺的小吃。
想当年,南来顺也不过是“两把刀八根绳”起家的回民们经营的小本清真小吃而已,可今天已经发展成集团化经营——东西可一点不比王府井的便宜,但是味道却是公认地地道正宗,决不蒙事儿。
方展宏虽然不是什么大款。却打定了主意,既然是带小小出来吃好吃地,就决不能亏了这个命苦的孩子,说什么今天也要让她奢侈一次。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天生都应该是让人宠爱地…方展宏这样想的时候,仿佛觉得对自己的钱包也有了个交代。
南来顺大名鼎鼎的小吃宴是请不起的,卖炒菜的二楼他也不敢上去。但是一楼那些五块八块一小碟的点心却点了十几二十来样,满满了码了一桌子。
方展宏一样样的拿起来先给小小闻一闻。告诉她哪个叫豌豆黄,哪个叫驴打滚;什么是艾窝窝、什么是姜丝排叉、什么是散丹麻花;喝豆汁要就焦圈,来碗面茶就糖火烧,豆腐脑配门丁肉饼…
光是听名字,这孩子已经不停的在咽口水了。一听方展宏说开动。立刻迫不及待的抓起来往嘴里塞。吓得方展宏一个劲的劝她慢点儿。
喝豆汁的时候,小丫头情不自禁的皱起了小鼻子。但是不敢说不好喝,硬着头皮往嘴里灌。
方展宏哈哈大笑,把碗从她手里拿下来,笑道:“哥哥来北京这么多年了,我都没喝惯。你能喝豆汁?你还是喝面茶吧!别把芝麻酱和玉米粥搅在一起,那样不好吃了…喏,这个是焦圈,不喝豆汁也可以吃一个,很香的…”
小小连答应一声的工夫都没有,小嘴忙活儿个不停。不过说也奇怪,这孩子吃得虽然急,却非常有规律,每一碟只尝一件,剩下的就决不动了,再好吃也不吃第二块。
不一会儿工夫,所有的小碟里的东西,小小都尝了一遍,小丫头就停了下来,轻轻的咂着小嘴,侧着耳朵听着方展宏的动静。
方展宏大感奇怪,笑道:“小小,你吃饱了吗?再吃啊,都是给你的,哥哥不吃,哥哥一会叫碗炸酱面。”
小小侧着耳朵听他说完,轻轻摇了摇头,小声道:“太好吃了。老师哥哥…那个…打包吧?”
“打包?”方展宏很诧异这孩子还知道“打包”,他下意识的笑道:“你舍不得吃完,要带回去宵夜吗?”
小小用力的又摇了摇头。良久,她小声的道:“姐姐还没有吃…”
方展宏楞了一下。
这对相依为命的小姐妹啊!
“好孩子!”方展宏赞许的拍了拍她的小脑袋,然后敲了敲桌子,大声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