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四千字没写完,先发两千,晚上回来再发一章么么哒~
而随着伊春父亲被杀一事越闹越大,竟然将帝辛也惊动了!
殷商时期的帝君管理主要还是以“神教在精神上让人民觉得帝君乃是天帝后代,神话帝君让人觉得无从反抗,必须遵从帝君的领导,这才能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前提的。也就是属于完完全全的精神管理。而实际上帝辛所能掌控的土地和兵力也并不比其他奴隶主多许多,只是因为帝辛比其他奴隶主多了一重身份:神教教主、天帝后代、当代帝君。
而朝歌城的奴隶主更是繁多,虽然都受帝君统治,但那是在利益共同的前提之下,并不是完全无裂痕。比如帝辛的叔父箕子,比干以及兄长微子这三个奴隶主,便不服他统治,时常扇动其他奴隶主,妄图将帝辛拉下神坛……
所以帝辛一向的行事都是以转移内部矛盾为标准,长期征战四方,特别是东夷,这才能让国内的人民忽视帝权内部的裂痕。当然这也是帝辛能想出来的最能维持现状的一个法子了。
这次伊春的父亲被杀,伊家内部其实早有适当的人上位在统领伊家全族。此时因为族内民声怨沸,族长自然也就要前来面见帝辛,让帝辛拿出一个更好的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涉及到帝君的主要职责,那就是平衡各奴隶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能安于现状。
奴隶制度时期的帝君不比后来的封建制度君王。没有对人民进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精神洗脑,也没有对管理阶级进行“君威至上,冒犯必死”的心理暗示。这时候的帝君其实更像是现代居委会的大妈,谁家有个头疼脑热了,赶紧前去安抚一下;若是谁和谁又打起来了,帝君便必须拿出让两方都能认可的方案出来,不然人家便对你心怀怨怼,自然也就反对你了。
所以帝辛见到伊家族长之后,当即便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只是这伊家向来自持百年辅佐帝君,行事从来也没有顾忌。也有不少冤枉他人的事情。帝辛本人有些独断专行。却希望别人个个都是听话的人。这个伊家到处惹是生非,他心里是不喜的。
且外面常有的五公子联盟之语,也让他有些反感五公子背后的五族联盟……
再加上这次伊家族长提出的要求是全城搜索,全城查证杀死伊春父亲的人。这无疑又要牵扯到其他奴隶主。到时候谁知道又会闹出什么事情出来?还不如大事化小。让事情随时间淡化。
于是帝辛安慰了一下伊家族长。便决定再次东征,将这事放任不管,免得引出更大的波澜。
这也是帝辛的无奈之举。
毕竟殷商已传承几十代。几百年的时间里,初期要遭受带神教的挟制,传承也是以实力最尊,自然内乱频繁!一直到帝祖乙时期,更是连续六代都是传位于弟。
好在后来盘庚迁都殷后,全力发展农桑为殷商奠定了民心。这才有了后来武丁兼并神教,制作母戊鼎决心要父位传子,以神教之力全力支持此措施,预防内部动乱,这才又兴盛了殷商。
只是传位于子虽然预防了内部动乱,做到了即位时不族人相残。可却必须要这位身兼神教、帝君双职的统治者长袖善舞,能力超凡!外能带领奴隶主们征战四方,内能平衡各方关系,维持朝政,保证殷商几百年基业不衰……
可并未每个人都是武丁这种能人,如武丁之孙祖甲便大肆改革宗教礼法,引起了新旧派之争,导致了殷商一度衰败。后来虽然勉强维持了下来,可到底失了不少奴隶主的敬畏之心,给后世带来的无限麻烦。而之后的几代帝君皆无力做到事事完美,神教、外敌、内部奴隶主这三方关系,总是有一方无法安抚到位。
到了帝辛这时,神教内部已经分化两派,他已丧失了一半管理权。
而国内又遭到了比干、箕子及微子等亲人反抗,引起了各奴隶主的观望态度,安抚更难。
所以帝辛只得转移内部矛盾,全力征战东夷,以外敌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维持平衡。
毕竟无论是神教、外敌还是内部奴隶主这三方中的哪一方需要帝辛出手,帝辛最有把握的还是外敌。他天生神力,本就喜好弓箭之事,兼之在战场上挥洒热血远比如妇人般在宫殿嚼舌根更显男子气概,所以帝辛喜好征战而不喜应付诸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就可以理解了。
帝辛再次征战东夷的消息传来,整个亲卫军都沸腾了!
这段时间文博和秦晴自然也知道伊春父亲被杀一事闹得各大奴隶主极为不满,帝辛疲于应付的八卦传言。只是没想到最后帝辛竟然没有查证这件事,而是再征东夷!
若是帝辛长期如此忽视各大奴隶主的诉求,想必没多久便会再无人支持他了吧……
难道这就是帝辛最后被周王打败,他竟自焚死于鹿台的原因吗?
这段时间秦晴也去探听了不少信息,话说现在的妲己不过五六岁而已,若说妲己能从现在开始就魅惑帝辛导致殷商衰败,只怕也太看得起这个小女娃儿了!
所以其实帝辛的自焚,并非是因为他罪大恶极,不过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