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驹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他和罗雅到家的时候,黄天大已经跟罗老道走了。
种地的农忙时节已经过去,他们两人又出去给人算命赚钱。
学校已经开学,林驹也开始了惯常的生活。每天晚上例行给老师们上课。
出去卖东西的事情,现在全都交给了二姐林驰。
这样一来,林驰就不能天天出去卖货,只好一天上山,一天出去卖货。
至于抓蝲蛄的事情,林驹晚上上课,也没有时间,就只好停下。
这样一来,林家的收入,反倒没有别人家高了。
不过,由于有以前留下来的底子,从存款上来说,目前林家仍是林家堡比较高的家庭。
林驹的时间,现在分成了三部分。
上午的时候就上山,不过他不采山野菜,只采药材。
山上的药材很多,从春天到秋天都有。
现在这个季节,主要以三枝九叶草、细辛、天麻、龙胆草等为主。秋天的时候,有五味子,马兜铃等,至少有几十种。
以前卖蛤蟆、蝲蛄和山菜的钱,林驹都交给了母亲。
这回林驹跟母亲约定,采药材的钱,林驹自己留着。作为交换条件,将来林驹读书和娶媳妇儿的钱,不用家里管,他自己解决。
下午的时候,林驹就学习那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同时备课。
晚上就去给老师们上课。
没有前世那么多的娱乐花样,日子似乎单调了许多。
但心里有目标的人,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充实。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林驹也觉的这样的日子过得很有意思。
除了年轻,今后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挥霍之外,还在于今后可以有无限的赚钱机会,可以主动选择过一种自己想过的生活。
今后的赚钱机会,也可以支持自己,过上这种生活。
这就跟前世那种被动的选择,有了本质的区别。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
改革的步伐,来的比林驹预料的要早一些。
六月份的时候,开始分蚕场了。
作为丝绸原料的蚕丝,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桑蚕丝,一种是柞蚕丝。
桑蚕主要产于南方,蚕吃桑树叶,人工家养。
柞蚕主要产于北方,吃柞树叶,半人工野外放养。
因为柞树都在山上,所以就在山上放养。
养蚕的地方,就叫做蚕场。
蚕场原来都是集体的,现在承包给个人,这就是改革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也传来了小道消息,说今年这一季庄稼种完,秋收之后就要开始分地。
从明年开始,就要象南方有的地方一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分田到户单干。
绝大多数的农民,其实早就在期待着这一天,于是人们的心,就躁动起来,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和希望。
现在,人们一见面,议论的几乎都是这个话题。
分蚕场,基本上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按照每户的人口来分,二是就近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地靠近自己家的山场。
所谓的山场,是一直以来就有的。
山场基本上以灌木为主,是分给各家各户,用于烧柴的。
农村做饭、取暖的柴火,就取之于自家的山场。
每家都分得了一块蚕场,但养柞蚕跟烤烟一样,也是个技术活儿,只有原来的蚕把头才会,所以,就自发地出现了蚕场流转的现象。
不会养蚕的家庭,就把自己家的蚕场,转包给蚕把头。
林家没人会养蚕,也准备把蚕场转包出去,但是被林驹坚决阻止。
因为他准备用蚕场做别的事情。
暑假终于来临,学校放假了。
再开学,林驹就要到公社中学去上八年级。给老师上课的事情,也于今天宣告结束。
今天,大队给了学校一头山羊,全体老师会餐,顺便感谢林驹。
学校的全体老师都参加了。
酒宴开始之前,陈二成拿着一个信封,递给林驹。
“林老师,这几个月以来,你不辞辛苦,给老师们上课。现在学校经济困难,这五十元钱,就算是学校的一点心意,你别嫌少”。
林驹掂量着信封,心绪有些复杂。
这些天给老师们上课,其实也跟老师们结下了感情。
他们原来的文化底子虽然比较差,但相对而言,也就属于马家堡子最有文化的一群人。
这些人的强烈求知精神和虚心的求学态度,令林驹感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