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恭贺,荀彧官拜太尉。
刘辩表情瞬间变得严肃了起来。
“荀彧!”
“臣在。”荀彧连忙出列。
“今日你为太尉,三公之首,若无才无能,只是嘴上逞强,其罪当诛!”刘辩厉声说道。
荀彧内心一颤。
“臣愿项上人头担保,一个月之内,必有成效,否则臣愿领死!”
“好!”刘辩露出赞赏之色。
荀彧入列,刘辩看向了跪在地上的王允。
“王允,之前你办事不利,现给你将功赎罪的机会,朕即将昭告天下,选贤任能,不问官职大小,不问是否白身,只要有能力皆可入朝为官,文官武官皆可!此事你可否辅佐荀彧?”
荀彧闻言大喜,他需要的就是王允这种有背景和名望之人的合作。
“罪臣领命,定当竭尽全力。”
“陛下,臣举荐一人辅佐荀彧,必定事半功倍。”皇甫嵩站了出来,恭敬的说道。
“何人?”刘辩问道。
“陈留郡圉县人,当事大儒,蔡邕!”皇甫嵩说道:“现他以辞官在家,我愿遣亲信劝导其归朝。”
蔡邕?
刘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德高望重之人,才华横溢,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
除了名望和能力之外,刘辩知悉此人,乃是他的女儿。
蔡琰,字文姬!
蔡文姬不仅仅才气英英,更留下了许多著作,不仅仅是当时之大才女,更是旷世红颜,当今之世数一数二的美人,可谓是才貌双全。
“蔡文姬,现在的年纪应该比我小一岁。”刘辩内心暗道,做沉思状。
皇甫嵩以为刘辩正在思索用人之道,故站在原地等待刘辩决断。
“朕听闻,蔡邕乃当时大儒,其女蔡文姬,也是远近闻名的才女,此等贤能,朕需亲自书信一封,请其出山,匡扶大汉。”
皇甫嵩闻一喜:“若有陛下书信,臣敢保证他必定回朝为官。”
王允虽然未开口说话,眼珠子乱转,内心暗道:
“听闻陛下对蔡文姬夸赞有余,我府上也有一绝世美女貂蝉,若能献予陛下,定可博得陛下欢心……”
……
“荀彧,你认为蔡邕如何?”刘辩问道。
“蔡邕高风亮节,当时大儒,若有他和王允大人的配合必定事半功倍。”荀彧说道。
“好!”
……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退朝。”
“文若,随我前往永宁宫。”
“臣领命。”
退朝之后。
百官离去,有的人忧心忡忡,有的人则喜不自胜。
“当今天子圣明,大汉有救了。”
“不错!当今天子的手段令人钦佩,虽朝廷势微,但得此明君,国之大幸。”
“张温,请稍等一下。”
王允唤住一人。
“王允大人有何吩咐?”名曰张温之人停下脚步。
“朝廷上,举荐我之事深感愧疚。”
“呵呵,无妨,能见到天子圣威,鄙人深感欣慰。”
……
“曹将军,恭喜恭喜,陛下如此倚重您,羡煞我等。”郭汜等人迎上曹操。
“郭汜将军言重,陛下也对你们颇为倚重,不过我建议您,最好不要公开场合和我走的太近。”曹操直言。
“为何?我等皆为陛下臣民,互相帮助匡扶大汉不是应该的吗?”郭汜等人疑惑。
“呵呵。”曹操淡淡一笑转身离去。
这个时候,贾诩走了过来。
“贾诩先生,曹操这是什么意思?”郭汜疑惑。
“当今天子,将兵权分割,意为,让我等相互制衡,若你想保住官位,不招惹杀身之祸,最好听曹操的!”贾诩沉吟片刻说道。
“曹操的话很明显的告诉你们,他只效忠当今天子,吾等也应该有此觉悟才是,助陛下皇权稳固,才是最重要的。”
“先生一言,鄙人茅塞顿开!”李傕赞叹。
“散了吧,尽快收编西凉军……”
“这等小事,没问题。”
……
前往御书房途中,荀彧跟在刘辩的身侧。
“文若,朝堂之上,朕观汝,言有所止,为何?”
荀彧一愣:“陛下圣明,重整朝廷风气固然重要,在臣看来,大汉顽疾颇多……”荀彧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
刘辩似乎看穿了荀彧的想法。
荀彧略加思索,似乎在考虑怎么说。
“臣出身于颍川荀氏,乃士族之一,深知士族做大,对大汉的威胁,朝廷腐败,士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士族也有其罪,许多士族发展成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