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1.4 郭桓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郭桓,当时实在只是个小苍蝇,死前虽官至户部侍郎,但在徐达、蓝玉、王保保、李善长一众巨星云集的时代着实不算个人物,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以一个著名的贪腐大案名垂青史,甚至与深入极北终结大元的战神蓝玉相提并论。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离空印案已有十年之久,被腐败案涤荡的财政系统逐渐恢复了元气,然而此时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李彧、提刑按察使赵全德在赋税问题上舞弊,私吞国税。明太祖下令调查,这一查不得了,原来北平还不是孤案,全国各地都在通用这些模式,根据御史和司法系统的彻查,贪官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模式。

1)户部以各种理由减免地方**的税额。被减免的部分自然也不会退还给百姓,而是被地方和户部官员私吞;

2)户部直接私吞地方**上缴的税赋。比如浙江本应上缴450万石(约合42.3万吨)秋粮,户部只向国库上缴200万石,其余则盗卖中饱私囊;

3)巧立名目,加征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税种,但不上缴国库,而由税官私分。

其中,最容易查实的是第二种模式,即盗卖官粮。据查,当年各布政司共盗卖2400万石(约合225.6万吨)税粮。另外几种模式由于金额太过零碎,已无法查清到底贪墨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牵连面更广,因为减免赋税、加征税种等问题并非户部一个系统就可以包办,刑部、工部甚至御史系统都牵涉其中。而盗卖官粮是卖给谁了呢?不会是户部和刑部互相卖,而是要卖给民间的富户才能换成现金,所以这一次如果真要彻查,就不仅是行政系统的问题,还要深入到财主这个阶层,这就真的是要动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了,历史上绝无如此肃贪的先例。

但,这一次是明太祖。

明太祖一方面要求彻查涉案官员;一方面竭力追赃,被贪官低价盗卖给富户的官粮都要索回。最终,被牵连处死的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主持工作)麦至德三位公卿,六部侍郎以下不计其数,诛杀之烈,更甚空印案。更引人瞩目的则是追回官粮700万石,那些收购赃粮的富户虽不负刑事责任,但赃物均被没收,血本无归。有些商户贷款大量收购低价赃粮,这下彻底破产,“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核查出涉及借贷的赃款遍及天下,民间中产以上的家庭大多破产)”。

官员毕竟是统治集团的塔尖,民间富户才是统治阶级的庞大根基,历代惩贪肃政有整顿塔尖者,却从未有像空印案那样动摇骨架的,更没有郭桓案这样猛击底座的做法。千万不要认为2400万石只追回700万石是很温柔的做法,这在经济犯罪中其实已经相当凶猛,以至于矫枉过正,一些合法商户也被牵连。当然,还有一些司法系统官员,居然敢刀口上舔血,趁查案之机上下其手,利用盗卖官粮的账物、赃款的账目混乱从中渔利,甚至将一些合法商户牵涉进来,想借机敲诈勒索,有些账目至今在史料记载中都是一笔糊涂账。最后,明太祖下诏:“朕诏有司除奸,顾反生奸扰吾民”。将负责查案的右审刑(法院副院长)吴庸等官员处死,此案才逐渐平息。但也可见在追查此案深入到商户这个阶层时,司法系统非但没有保留,甚至还用力过猛。胡惟庸案、空印案已经让人叹为观止,现在贪官贪民们完全傻眼了。真正令腐败分子胆寒的是——明太祖治贪的铁腕,下一个将扫向谁?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L6t8VKYNmXp$,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