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畔,洞庭之滨,自秦以来即是鱼米盛产的粮仓,虽然因半年的战事使百姓逃亡,田园荒废,但在沿着巴邱往长沙的路上,仍然可以看到乡间茅舍里有袅袅的炊烟升起,道路两侧的水田里有民众在大声吆喝着耕牛犁地,他们大概是战后刚回故土的流离百姓吧。
青青禾苗,声声牧笛,潺潺流水,薄浣轻纱。
四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没有了战争的平原上处处显示着生机与活力。
我归心似箭,与徐庶、刘晔往南而行,一路晓行夜宿,终于在建安二年四月八日急赶到长沙城下,曾经剑拔弩张、尸横遍野的战场早已被清扫干净,只有遗落在荒草间的断刃在无声的诉说曾经的一切。
长沙究竟是荆南第一大城,扼南北来往之要冲,一旦战事停歇,四周的商贾便云集而来,我们到的时候,正是早晨最繁忙的时候,城门口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好不容易进了城,按华歆的指引,我们一行径直前往太守府邸,依我的意思,一是想探望一下张羡的伤病,二是想就先前的盟约向张怿问个清楚,毕竟若没有我军舍生忘死焚毁文聘大军辎重,长沙之围恐还将旷日持久下去。
刘晔向守门的兵士递上行贴,我们在门口左等右等,直到太阳落山,却始终不见张怿的身影。
“要不,我们先到桓阶府上打听一下情况再说?”刘晔道。
“也好!”我无奈的答道,看来张怿是有意躲着我,先听听桓阶的说法也好,毕竟这结盟是他一手牵起来的,待到了桓阶府上一问,门童答道桓先生于二日前到桂阳去了,要五日方回,真是不巧之至。
我没有时间在长沙干等着桓阶回来,便让刘晔留在长沙的驿馆守候消息,自已与徐庶出长沙往西南向攸县赶去。
在长沙城里,我们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建安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淮南袁术自持据有孙策所质传国玉玺,兼占据着淮南一方鱼米之地,地广粮多,遂僭称帝号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龙凤辇,祀南北郊。
更有传言主薄阎象劝谏,术竟言: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吾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又谶云:代汉者,当涂高也。吾字公路,正应其谶。又有传国玉玺。若不为君,背天道也。
这个消息在我听来倒没什么,早在豫章时我便知道袁术有企图称帝的野心,只不过这袁公路想做皇帝想昏了头,连董卓那等等枭雄也不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袁术又凭什么本事称帝,这一回他实在是自寻死路。
刘晔听闻这个消息,顿足捶胸,痛哭失声,刘晔乃是汉室后裔,我知道自有一番与旁人不一样的感触。
而河北之地,袁绍与公孙瓒之间征战已历四年,袁绍用田丰、沮授、郭图、审配等智谋之士,又有鞠义、颜良、张郃诸将相佐,屡破公孙瓒的幽燕铁骑,时已虎踞冀、青、并三州诸郡,带甲数十万,士广民强,裨倪天下。
连一向平静的荆州也卷入其中,董卓旧将张济闻文聘滞于荆南,自关中引兵五万攻南阳,霍峻兵少困守新野连向刘表求援,刘表见荆北形势吃紧,急令退守江陵的文聘率本部精骑五千赶往新野,与霍峻一起共御强敌。同时,蒯越从荆襄各郡调集大军十万,在江陵秣马厉兵,屯积军粮,谋划再度南征长沙之举。
用天下大乱来形容现在的局势,可以说毫不为过,如此下去,汉室覆亡之日已不远了,谈及于此,徐庶与我皆不胜嘘嘘,诸候间战事频频,争斗不休,普通百姓苦无宁日,这流离失所的日子才刚开了个头,汉室的衰败看来已是无可挽回了。
走到离攸县城还有三里,我远远的看见一队骑兵飞奔过来。
未及近前,就听见甘宁的大嗓门在喊:“宠帅,兴霸在此!”
近前看去,正是甘宁、黄忠诸将出城相迎,大难不死劫后重逢我们皆分外高兴,甘宁、黄忠见我,连忙翻身下马,扑上前来紧紧抱住我不放。
进得城内,安置好徐庶的住处,再到议事大厅与诸将畅叙一番,已是日近黄昏。我见慕沙不在,心中遂有些不定,待要出口询问,却又有些不好意思。
这时,甘宁瞧出我有些心不在焉,笑道:“少冲,可是挂念公主了!”
我被甘宁说中了心事,支吾道:“哪有的事?”
甘宁哈哈一笑,道:“这有什么难为情的,想就是想了,痛快的承认就是了,算了,你与公主好不容易聚上一回,我们就不多打扰了!”说罢,甘宁拉了黄忠、刘晔便要出去。
“少冲兄快回去吧,慕沙公主恐怕已经等急了!”刘晔转头朝我诡秘一笑,也不知道他这笑里藏着是什么意思。
我的住处仍旧在原来刘磐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