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淮军的新式军队——武毅军,在一九零零的战争中是满清中国唯一能够依靠的主力部队。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当聂士成尚未殉国,武毅军没有因此崩溃的时候,天津保卫战如火如荼、分外惨烈。而八里台一战之后,满清军队一触即溃,丢天津、败北仓,直隶总督裕禄于杨村自杀,八国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因此,武毅军是当时中国核心军事力量的地位不容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带到山东镇压义和团的新建陆军。与同时期的武毅军相比,新建陆军的规模较小,实战经验几乎没有,还不能算作核心武力。
那么,武毅军的战力究竟如何?为何会落得堂堂一军总统殉国,全军崩溃的结局?下面,从装备、训练、士气、战术思想、政治背景等方面来分析。
一,武毅军的装备。
枪支:以德制旧毛瑟1871式步枪为训练用枪,奥制曼利夏步枪、马枪、新式小口径毛瑟枪(1888式,即20年后经过小改进的中正式)为备战用枪,并装备其它各类少量步枪与马枪,配合训练及作战使用。
火炮:克虏伯七五炮十六门、克虏伯六○炮三十二门、格鲁森五七陆路快炮(野炮)与过山快炮(山炮)共约三十二门、克虏伯三七快炮三十六门左右,麦克心炮二门(即马克沁重机枪)。炮弹约分四种:开花弹(榴弹)用于摧毁炮台、营垒、城墙;子母弹(榴霰弹)攻击敌人密集队形;葡萄弹攻击冲锋散兵;实心钢弹作击穿钢甲铁甲船使用。
从上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作为步兵利器的马克辛重机枪在武毅军中,被编制在炮兵序列中。由此得知,当时武毅军将领以及那些德国、俄国的退役军人教官们,对这种新式武器的认识并不深入。1900年,英国在南非和中国同时使用这种武器,俄军已经装备了轮式的马克辛,他们都没有把重机枪作为火炮来使用。
另一问题:武毅军装备的火炮有效使用度是多少?
单从装备数量来看,武毅军的火力很强,甚至超过了日本陆军,接近德军水平。不过,这只是账面的数字,《逐鹿1900》中提到,法军已经装备管退式火炮,作战效能大大超过架退式火炮,此其一。
武毅军使用的炮弹除部分进口外,大多由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提供,其中又以江南制造局为主。东南互保后,南方不能向北方提供作战物资,连番恶战的武毅军炮弹奇缺是肯定之事!此其二。
火炮的威力由精度、射程、射速、弹种、弹药威力、火炮战术使用思想来综合衡量,此处我们来逐一分析。
火炮射击精度的基础有两个:一是火炮的制造质量,二是炮兵的技术。技术则包涵了炮兵作战的必要前期工作——测绘和完善的炮兵射击指挥器材。武毅军的测绘工作重点在山海关以及关外,天津保卫战开始以后,全军没有一份能够用于炮击指挥的地图!这也是满清统治者无谋而胡乱开战,战争爆发仓促的原因所致。众所周知,甲午战后,中国的敌人就是日本,因此武毅军有限的测绘力量集中到关外使用也是正常。
射程:同等技术条件下,口径成为射程的保障,武毅军大量装备的火炮,最大口径为75毫米,与天津保卫战后期八国联军的87毫米炮相比,当然吃亏。
射速:前面提到配备驻退机构的管退式火炮射速比架退式高得多,武毅军也吃亏。
弹种和弹药威力:在这里不得不提弹药的引信技术。滑膛迫击炮弹为何配备尾翼?那是要保证炮弹头部撞击目标!这就如同弓箭的箭支有尾羽一样。当然,现代炮弹的引信不一定装置在炮弹的头部,可就当时而言,引信技术确实很大程度影响到炮弹的作战效能。因为在1900年,尚且有很多火炮炮弹是信管式引信而非碰炸式引信,信管炮弹则是预先装定长短不一的信管,保障火炮在出膛后某个时间爆炸。这种炮弹技术极大地影响了火炮火力的机动性,反应时间相当大。不巧的是,武毅军装备的火炮很多是信管式炮弹,而八国联军装备的火炮为碰炸雷管引信。很有意思的是,信管引信尽管落后,但是其炮弹时间装定却对采用弹幕徐进战术有些好处。
火炮使用思想:集中优势火力已经是军事常识了,可当时武毅军在火炮技术相对落后、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还没有统一炮兵的指挥使用,火炮分散在各路(相当于旅),难以形成强大的火力打击效果。因此,紫竹林久攻不克,八里台被八国联军占据了压倒性的炮火优势,甚至聂军门也被炮弹弹片击中而殉国。
二,武毅军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