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73章 刮地三尺朱延平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二月十八,科考完毕的宋应星、余煌、侯峒曾等人南下南皮,准备参观军镇。

    同日,大名府知府卢象升也赶过来,与朱延平谈谈军械的事情。

    兵部造,这类军械卢象升也不想要,更看不上,他想委托张家湾工坊制造军械,各方面标准与车骑幕府等同。

    现在只有张家湾工坊达到了标准化、系统化作业,这在先秦是很普遍的,大秦的组织度摆在那里,后人太难超越了。

    现在渐渐昼长夜短,白日里暖和,因四时不正,夜里还是很冷的。

    东江镇第二批两千兵员,泰安第一批兵员三千人抵达,一万六千人中有一万三千人分布各处施工,每日都在变。

    带着少年扈从朱延平视察各处,不时有书吏拿着公文过来由他审计、签字入档。

    烧砖所需的柴炭,每日所需的粮食用度,工具磨损《 的补充,又有哪些物资入库,又该支出哪些,虽然由徐卿伯执掌统筹,最后朱延平还是要过眼,做最后的统计。

    组建好的辎重解烦营已经开始奔波,将工地上所需的一切建材从各方面运抵,只有七百多人的横海营也在运河冰消后,加入运输行列。

    同时,登莱水师组织运力,正在从东江镇运输八千左右的劳力加入施工。

    各处春耕基本结束,霜冻确实严重,种子下土后,农户也只能干看着听天由命。

    朱延平召集南皮北沧州、兴济,南东光、景州、宁津劳力,以粮食为工钱,管饭为条件,召集的劳力数据已突破一万人。

    这些人加入到幕府修建工作,作为指挥核心的幕府,自然不能盖个房子砌上几道墙就完事,要有最基本的防御力,也要体现将军幕府的不同来。

    这里是大平原,那就人工堆积一座高出地平线的建筑!

    所以幕府的工地上,最先干的不是开挖渠道修建排水暗渠,而是运土,堆积一片高地。

    整个幕府会修建在高地上,俯观整个军镇。

    运来的四方长条岩石垒砌高低周边,东西长一百二十丈,南北八十丈的幕府基地四周垒砌岩石,内中填埋土方,高一丈六。

    这是个巨大的土方工程,将卢象升给镇住了,这哪是修建衙门,而是修建台城。

    幕府工地外,战车上朱延平比划着构图解释:“火器威力越来越大,修建城墙徒耗人力,不顶事。所以外围土垒高不过四尺,中间壁垒高八尺便足够了。”

    “幕府四周设立炮台,足以支援各处。”

    他自信满满,外围土垒只是初步防御之用,给铳兵或轻便炮兵提供掩护的工事。真打起来,防线是军镇的围墙,火力输出点就是修建在高台上的幕府炮台。

    这里是个大平原,只要幕府有高度优势,就能俯观周边在军情方面取得优势,火炮自然也有优势。

    外围土垒与军镇围墙之间,就是给来犯敌军挖的坟墓。

    卢象升捏着淡淡八字胡,目光还盯在幕府基地土方工程,只看一个个的工作组推着独轮车顺着缓坡将土方运上去,倾倒后由上面的壮汉打瓷实。

    只是幕府工地周边,挖砖窑的积土用尽,现在还在挖土,好像挖河渠一样,挖的阡陌纵横,他张张嘴:“宗柔,别说你还要修建护城河?”

    这家伙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呀!

    “要护城河做什么?军镇府城确实会开挖河渠引水,现在开挖的渠道是为建筑所用,以后作为幕府粮草、军械囤积的地下储仓。”

    水源暗渠已经开始开挖,长二十里从运河取水,暗渠以青砖垒砌,石条封顶,明面上源头是运河,还有几处分支蔓延到侧近小河,这样一来军镇内就有了自己的水源。

    方便取用,也方便灌溉军镇外围的自留地。至于更外围的军田,也在进行水渠开挖、重整工作,保证灌溉。

    卢象升眼中,整个工地到处都是人,晃得他眼睛疼,心里也疼:“宗柔,幕府衙门是朝廷的,这花的钱是幕府的还是你的?”

    如果是幕府的,这么花钱卢象升绝对要代表户部批评一顿朱延平,再多的钱也不是这么个花法;若是朱延平自己垫钱,更要骂一顿,你钱多给我借一点,也没必要给朝廷这么砸。你现在砸的痛快,以后幕府撤除,这地方保准又是别人的了……

    “是朝廷的,户部特批,只要我从南洋买来百万石米,拨出十万石给幕府添做军资。这么多粮食又吃不掉,也不能卖,又储存不了几年。所以就借这个工程,将消耗不掉的粮食散给周边做工的百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