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中,因为成基命的谦让,导致同时入阁的顾秉谦也不得不讲究一下。
于是,内阁中韩爌排序当上首辅,次辅朱国桢,两人各有萌官,同时加封太师,正式成为正一品。
下面排序依次是转任吏部担任左侍郎的成基命,加封少保,萌子成克巩为监生。成基命中年得子,萌官的归属是妥妥当当的。
其次是礼部尚书顾秉谦,萌一子为世袭锦衣卫百户,本人加封从一品少保。
最后是崔景荣,升兵部尚书,因之前战功,文勋为柱国,加封少保,萌一子为锦衣卫世袭千户。这就是军功的重要性,之前不显山不漏水,只是增强屡历,升到六部正堂官或入阁,统计军功,就会一并爆发。
因为朱延平的行为,导致内阁人选与历史上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成基命和崔景荣两个人,占去了两名魏党骨干的位置。使得魏党的气势,远不如历史上强盛。
五名内阁,不论人品,毫无疑问都是人精,宦海沉浮三十余载,自然知道,此时只是妥协。所以,对内阁行走、中书舍人等秘书人员,改动不大,一人提了两个上来,人员变动不到三分之一。
“国子监监生朱延平,文武全才,历晓兵事,可堪一用。”
内阁首辅韩爌投桃报李,准备学叶向高提拔一个国子监监生来内阁历练,再说这也是惯例。
朱国桢直接响应:“附议,可为内阁行走,专赴兵部事。成公,如何?”
这是一次胜利的瓜分,五个人只要在这内阁的位置上,必然要相互举荐一些人,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算是半脱离原有阵营。如果继续像以前那样,那么这个内阁的位置也坐不稳。
他们现在就是文官表率,做事要顾忌一些。下面人怎么闹,那就是下面人的事情。他们现在要站在国家的立场来考虑,想要有一番作为,必然注定要得罪不少人。所以,先提拔一批自己的门生,也属于规矩范围之内的。
如果在内阁的位置上,想要浑水摸鱼,也干不长久,朝野上下都盯着呢。一个沉默的内阁,显然不是一个好内阁。
成基命摇头道:“延平要参与八月秋闱,若顺利还要备考明年三月春闱会试。此时提拔任用,恐非幸事。”
作为朱延平的老乡,族里后起之秀顾炎武又与朱延平有兄弟之情,顾秉谦虽然不清楚朱延平已经在魏忠贤那里挂号,却知道朱延平的师尊鲁衍孟与魏忠贤拜了把子,论辈分,他和朱延平同辈,自然看朱延平格外的顺眼。
这个老头儿想了想,道:“乡试之后,可来文渊阁历练一番,对有才干,勇于任事,敢做事的后生,我们就该不吝赐教,多多扶持才对。行人有些低了,中书舍人一职,正好合适。”
成基命沉吟不语,崔景荣轻咳两声道:“如此可行,不过还需推敲一二。若朱延平乡试顺利,委任个从七品中书舍人,若不顺,就给个行人就好。这后生,他日可接替崔某的位置,若有纰漏,罪责由老夫一力承担。”
中书舍人和行人,都是在文渊阁办事,以前丞相一职存在时,就是归中书省任用。这里是国朝军政中枢,选进来的人物只有两条要求,首先要可靠,其次要有能力。
内阁们整日在这里办公,能让他们认为你可靠,说明你们是有关系的,能让他们认为你有能力,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要更亲密。所以,说白了,舍人和行人,都是需要背景的。
崔景荣敢为自己女婿的学生担保,成基命也就不好再拒绝了。说真的,他有些怕朱延平。他只给朱延平写了封信,让朱延平听兵部调令行事。免得朱延平被东林人左右,导致事后东林事败被清算。
结果朱延平不仅听令,还活跃的过分,像没头的苍蝇胡飞,和崔景荣上下合力,将广义营给端了。想着就后怕,一旦广义营夺权事件爆发流血冲突,他和老朋友孙承宗,只能翻脸。更可怕的是将广义营直接逼反,攻打京师。
你推荐我的人,我推荐你的人,就这样走了一圈。朱有容勉强获得了一个行走的机会,毕竟他声名不显,提拔到内阁,外面人会说闲话。
而且他还是朱国桢的血亲,避讳就更多,所以必须在今秋考中举人,才能当个行人。
然后与孙传庭、陈子壮、倪文焕、玄默同科,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韩爌的学生,辽东三大兵备道员的袁崇焕,由御史下派,升半级,改成署右佥都御史,一年内不出意外,就能成为右佥都御史,拥有巡抚一方的资格。够资格,可资历还是问题。万历四十七年,至今还不到六年,这个升官速度太快了。
和朱延平有联系的万历四十一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