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标营的跳荡铁骑临阵摆了一道,卢象升脸上无光,于是给标营下了一个命令,勒令渠家祯和陈国策率军护送贸易之后的队伍与张榜原路返回去密云。而不是从杀胡口入塞走安全、宽敞、快捷的官道。
朱延平带着一百甲士重骑与虎大威、猛如虎跟着卢象升统率的四千宣大铁骑入杀胡口,去大同城找总兵杨国栋商议,这边谈妥后再找宣府镇的总兵马祥麟。
他接受了卢象升的建议,瓜分塞外商路这种事情不肯能做绝,也不可能有太多的人参与,否则利润太少,只要晋商肯大出血,就能让这个联盟分崩离析。
土木堡之变后,长城以北的卫所大规模内迁,如原本在单于城的云川卫内撤安置在大同左卫,后来清朝合并卫所为县的时候,就是左云。
同样命名方式的还有大同右卫和玉林卫组合成的右玉县,阳和卫和高山卫组成的阳高县,天成卫和镇虏卫合成的天镇县。
一路上卢象升也不搭理朱延平,他误解了朱延平,可还是放不下脸面,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儿。同样,朱延平也是一个骄傲的人,卢象升不给他面子,他自然也不会把热脸凑上去。
这就导致两人一路比行军速度,两日时间走完了三日的路程,六月十九抵达大同城。这可苦了下面的人,大规模的骑军高速行进,是非常消耗马力和精力的。
大同城中总兵杨国栋不在,只有幕僚孙海在,朱延平带着虎大威、猛如虎拿着卢象升留下的招安许可状找到孙海。
大同镇的公文基本上是孙海一手包办,杨国栋这人人品差,会打仗,也有大部分武将的毛病,懒得处理公文。
孙海是刘时敏一手提上来的,与朱延平在帝党中是一个山头的,既然有卢象升的手令,孙海直接用印,虎大威摇身一变成了玉林卫世袭百户,杀胡口守备将军,猛如虎成了破胡堡操守将,操守的意思就是操持守卫的简称。
破胡堡就在杀胡口东侧二十里处的长城脚下,杀胡口是明初边军出塞的主要出口之一,杀胡口这个名字可不是乱叫的,在边军心中这个名字,类似于凯旋门、荆门。
大同镇比较特殊,非常的全面,有大同行都司,也归总兵府管制。行都司职能与各省管军事的都司一样,代表的就是一个军区。而行都司地盘更小,职能缩减与总兵府一体两面,调动军队时不管是战兵还是卫所军,可以高度统合不出间隙。
整个大明只有五个行都司,也只有大同镇的行都司被总兵府吞了,联合为一体。谁让大同镇是徐达设立,还是曾经的九边第一镇。
因此,孙海大笔一挥,就能从武库里批了一千套破烂货给虎大威二人,换装后的虎大威二人成了官军,立马就去赴任了。去的越早,越能劫掠更多的货物。
“木匠?”
朱延平与孙海叙旧,对朱延平的计划孙海早有准备,因为厂卫就在谋划这个事情。大同方面不需要找杨国栋,这事孙海就能决定。
随后孙海说起了京里大修三大殿,连连夸赞朱延平有识人之明,通州知州陈如松追查李家木材厂的黑账,改李家木材厂为皇家木材厂,这回立下了大功劳。为朝廷节省的可不止一二百万两,还追回不少赃款。
朱延平这才想起来,陈如松让他多搜集民间有绝活儿的木匠,大同是晋商出塞的中转地,这里豪宅连成片,而山西木材商人也是出了名的,应该有不少优秀的木匠。
孙海想了想,摇头道:“最好的木匠,不可能在民间,都在官坊里。木匠活儿,民间要求不高,请的自然是民间的木匠。而官坊里的木匠,有官法约束着,要价自然便宜,大户们自然找官坊里的木匠做活儿。也好管制,自然做出的活儿也是精益求精。”
朱延平一听反应过来,这才对嘛,官坊里的木匠好使唤,工价低,官坊里的官老爷接到的活儿,这些木匠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自然技艺是极好的。
毕竟官坊里的私活儿,做的好是出了名的。
朱延平有些失望,问:“官坊里的木匠,现在还有多少?”
孙海笑道:“宫里重修三大殿,处处缺人手。这里的镇守高启潜高公公也是刘公一系的人,早将官坊里能做活儿的木匠送到京城去了。不过,大同镇也有几名好木匠,活不错。有个姓王的,其岳父是官坊里的工头,这回入京了。王木匠是民籍,这回不在应征范围内。”
朱延平诧异:“怎么,孙先生还真认识一些个木匠?”
孙海忍俊不禁,低头笑笑:“呵呵,在大同城想要不知道这个王木匠,可是一件难事。这位出了名的实心眼子,说用什么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