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可以想见,敢庇护韩节的人不会少、而且地位也一定不低。天子为了不让韩节逃走,也不想有人因庇护他而被牵连,让朝廷为难,以请他入宫赴宴为由,将韩节骗到了宫里拿下,然后再交给刑部看押。
蕲郡王韩节肆意妄为、致使多人惨死,身犯重罪已被关押的消息一经传出,天下哗然!
功勋之家的子弟有管的不错的,其中以岳氏的子弟最出色,可也有不少是不怎么样的。太上皇和当今天子两位君主都对功勋之家十分的优容,也导致了这些勋旧子弟狂妄无行,朝野早有怨言。这下,韩节一案激起了民愤,无数奏章递入宫中,要求严惩韩节,以维护大宋纲纪。
天子赵惇虽然早就知道梁红玉的脾气不好,但还是低估了这位梁老王妃!
在刑部彻查韩节一案期间,帝后曾经数次登门,想向梁老王妃亲口解释一下此次朝廷的处置,请她老人家见谅。可惜,帝后是俏眼做给了瞎子看,蕲郡王府的大门根本就没开启过!随后,忠信郡王岳飞亲自登门,也吃了闭门羹。
这下,朝中谏官可是抓住了好机会,一齐上奏章参梁老王妃忤逆君上、无臣子之礼,要求朝廷处置梁红玉,以正朝规。
天子这里还没有理睬这些谏章,梁老王妃可又搞出事儿来了。
依律,刑部、大理寺、御史谏院三堂会审,监查台负责监督,开审韩节一案。刑部尚书洪适、大理寺卿赵彦中、御史陈亮、监查台监查使肃郡王赵适全部到齐,会同三司一台十多名官员共审此案。
一大早,刑部的大堂还没开门,门口等着听审的百姓已经在那里喧闹个不止了。大宋对百姓的管束历来不紧,越是大案,越讲究给百姓旁观听审的权利,也是表示公正无私的意思。这个规据,也只有秦桧当政期间,为了便于他害人才强行停止。秦桧倒台之后,自然恢复。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百姓前来听审,一个是本案实在是惨绝人寰,该如何处置,大家自然关心;二,也是这罪犯身份特殊,无论朝廷如何处理都是难题;三嘛,自从当今天子主政以来,从未有过如此骇人听闻的冤案出现,百姓们早已满腔义愤,前来听审也是为受害者撑腰。
看门口准备旁听的百姓实在是太多,肃郡王赵适和诸位主审官商量了一下,命令衙役按顺序发下听审的号码,无号者不得入内。
这边才把听审的百姓安排好,梁红玉怀里捧着老蕲郡王韩世忠的灵位,换了一身白衣,带着傻孙子韩忠、韩节的正妻--李纲大人的外孙女王氏,再加上三名守寡的儿媳,一起到刑部自首来了!
梁红玉一进刑部大堂,就向着上面一跪。这下,大堂上的诸位大人,连肃郡王赵适在内,全都不敢再坐在座位上,慌慌张张的全都站了起来。
肃郡王赵适心中暗暗叫苦,但还得硬着头皮走上前,向梁红玉深深一礼:“梁王妃,您的礼我等晚辈都受不起,您请先起来吧。”
“劣孙韩节罪犯天条,以我大宋律法,理应抄家灭族!罪妇不敢违背国法,故携家人前来投案自首,请诸位大人依律处置。”梁红玉年岁是不小,可说话还是中气十足,怀里抱着韩世忠的灵位,两眼直视前方,根本不给肃郡王好脸色。
肃郡王给梁红玉堵的差点儿说不出话来,可总不能让她老人家就这样跪着,只好撑着脸继续解劝:“老王妃,韩家有免罪铁券,此案与你等无涉。韩节一案,诸位大人自会有公平的处置,老王妃还是先回去吧。”
梁红玉听了这话,斜着眼睛看了肃郡王一眼,冷笑一声:“肃郡王不说起这免罪铁券,罪妇还真就忘记了。既然肃郡王也认为有了免罪铁券自然可以免罪,那我孙儿又为何身入囚牢?这是哪家的王法?!”
肃郡王一时语塞,在场的诸位大人也是面面相觑:这梁红玉可不好对付,脾气大的吓人,有她在,这案子是没法审了。
下面的百姓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梁老王妃说的有道理,有的认为免罪铁券只能免小罪,若是连这种大罪也能免,小民还没活路了呢。
“梁老王妃此言差矣。”这时,旁边一个声音突兀的响了起来。
大堂内外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闻声看去:开口说话的是在一边等着开审的乔月山。
从刑部开始重查此案,乔月山一直被刑部保护起来,直到韩节落网,才由刑部安排到附近暂住。
今天,乔月山是作为原告前来听审的,他毫不畏惧的直视着老王妃:“梁老王妃,晚生对韩老王爷一直是敬佩有加,对您也是佩服之至。可今天,老王妃依仗着过去的功勋,竟不顾国法,这种行为实在是有失韩老王爷的脸面,有损两位老人家的清名。”
在场的人听到乔月山这么说,全身直冒冷汗:这个文弱书生的个性还真是够硬的!敢这样对梁老王妃说话,他不怕老王妃火起来打死他啊?
“你是何人?”出乎大家的意料,梁红玉并没有立刻发火,而是皱着眉头问道。
“晚生乔月山乔文约,见过老王妃。”乔月山上前,向着梁红玉深施一礼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