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干旱的年景,百姓饥寒交迫。襄阳府接到了大清皇帝的诏书,征收银两,选美女进宫。
这是各府、县的行政长官最为头疼的事情,在这大灾之年,已刮地皮三尺,哪还有银两上交呢?每年选宫娥秀女,官宦人家的女子该选上的淑女,已送进宫了;该出嫁的良家女子,怕到皇家受活寡,提前出嫁了。
府尹压县令,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征银和选秀女的任务。县衙门借机搜刮民财,贪图民间女子。
这年的秋天,谷城县令带领一班如狼似虎的衙役到各地横征暴敛,地主人家出钱出物。
贫民百姓无钱无物,就抓到官府的庄园里做奴役,看上姿色有几分姣好的民间女子,就以选宫女的名义霸占为妾,将那中等模样的女子送到府衙,然后送进皇宫作宫女,好交差。
这年大旱,钱家6口人住在破庙里栖身,年老的爷爷、奶奶疾病交加,蜷缩在破庙一角。钱大领着老婆和两个儿女在外讨饭。
在这个年头,遍地饥荒,饿殍遍野,仅讨得一瓢猪食,还是一户好心的大户人家的长工,看在钱大一对漂亮的儿女份上,将喂猪的食品偷偷地舀了一瓢给他们。
钱大一家人如获至宝,千恩万谢。他们返回到破庙,正赶上县令领着一班人马路过这里,到庙里歇脚。县令问道:
“今年的人头税交了没有?”
钱大说:“我们一大家子人,吃不上饭,哪有钱交人头税呢?”
县令说:“今年是大旱之年,粮食欠收,皇粮国税要交,每人的人头税上调到一两银子。你们一家六口人,应交税银六两。”
钱大一听县令发话,吓得两腿发软,率领老婆、孩子跪在县令面前,告饶:
“青天大老爷,你看,我们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借住在破庙里,还有两个老人病卧在地。刚才讨回一瓢猪食,度命过日,还不知道明天饿死在哪里呢?我哪里有银两交人头税啊?”
“哼!”县令一声哼,“你们都不交粮交税,我怎么向朝廷交差。”衙役们一听县令发话了,上前就是拳打脚踢。可怜手无寸铁的钱大一家人被打得哭爹喊娘,鼻青脸肿。他们在饥饿中,还经得起打吗?
在衙役们的打骂声中,奄奄一息的两位老人已命赴黄泉。钱大的儿女在衙役们的拳打脚踢下奔向老人,哭叫:“爷爷,奶奶!”
县令看到这一家人榨不出油水,只好喝令衙役将钱大的未成年儿女带走,说:
“你听着,钱大,你的一双儿女抵今年的人头税六两。儿子放到我庄园里充长工,女儿调教后,送进皇宫充秀女。”
穷人家的孩子,命就是这么苦。任人宰割,任人欺凌。钱大知道,儿女到了官府里,哪有好日子过呀,真是生不如死!
生离死别,哭天喊地。民众在虎狼般的衙役手中如同待宰的鸡鹅,叫唤声凄凄惨惨,震天动地。
钱大夫妻俩眼看着一双儿女被掳走,无能为力,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喊爹哭娘的儿女在县衙一行人的手中抢走,渐行渐远。
他们夫妻俩回过身来,在秋风卷起枯叶中,将两位老人用破席子卷到荒郊野外的乱坟岗埋葬。
翌年的正月十五。官府张灯结彩,大户的人家杀鸡宰羊,闹元宵过大节。
这时节,穷人家上门乞讨,多少能讨得点剩菜剩饭,以度时日。钱大夫妻俩年内丧了父母,两个儿女被抢夺,还不知命运如何,是死是活,只能听天由命!
他们将乞讨来的残汤残饭,先来到郊外的乱坟岗,祭奠已去世的父母亲,好让在天之灵保佑那一双未成年的儿女活在人世间。
正月十五日,春寒料峭,野外的杨柳树还光着秃秃的枝桠,在淡淡的阳光下,经风一吹,颤抖着枝条。
一只、两只乌鸦飞来,落在树枝上,“哇哇”的乱叫。一会儿,乌鸦飞到荒草地上,似乎在寻觅着什么,它是在寻找食料;一会儿,拍翅飞到枯草荒凉的坟头,有新坟,也有旧坟,啄上一两只虫子,很满意地拍翅飞向天空。
钱大搀扶着瘦弱的妻子,自言自语:“我们还不如那乌鸦,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空中,寻找野食。”他们牵扶着来到已堆有数月的坟头。黄土,还是新的泥土,但已长有野草,枯黄的野草在初春里没有生机,在寒风中抖动。
钱大将破碗放在坟头,那碗里漂浮着残汤残水。他们夫妻俩不约而同地跪在坟前,流泪祷告:
“父亲啊,母亲啊,如有灵在天,请睁开眼照应一下我的苦命的孩子吧!”
钱大在这空寂无人的野地里,发泄心中的苦闷,释放在人间被迫无奈的心结,不由自主地吟唱:
正月十五
是新年
官府欢笑
闹元宵
穷人愁肠百结
过不了年
老天爷为什么不开眼
好好关照穷苦人……
正月十五,大清早,县令派出两名衙役和他抓来的钱大的儿子到襄阳府,接府尹的七公子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