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曜瞥了一眼门口,淡淡地道:“进来吧。”
外间的冯道再次整了整衣冠,走进来站到李曜面前长身一礼:“弟子见过师尊。”
“平时说话,无须拘谨,称某老师即可。可道,听说你读书甚为用功,我心甚慰。”李曜面对冯道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得严肃起来,似乎有些担心自己教不好他,让他变得不像自己读史之后记忆中留下的那个可敬、可惜又可怜的长乐老。
这样的心情,李曜觉得委实难以言表。
冯道面对李曜,却是坦然,他对李曜,唯有尊敬而已,单纯,单一。
“老师夸赞,学生愧不敢当。老师当世大贤,学生若不兢兢业业,将来学业无成,岂有面目面对老师的栽培?”
李曜笑了笑:“韩文公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某既为尔师,亦当如是为之。授业、解惑二者,均在传道之后,是以为师今日暂且不提,且说传道。可道,某来问你,那日你言辞切切,要拜进某之门下,乃是欲学何道?”
冯道毫不犹豫道:“学生愿学老师君子之道。”
李曜问道:“那么,以你所见,何为君子之道?”
冯道微微一怔,思索片刻,答道:“司马牛曾如是问孔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其又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是以学生以为,君子之道,在于时时警省吾心。”
李曜笑了笑,不置可否,却反问道:“某料你虽年幼,也当熟读《论语》久矣。圣人在《论语》区区两万多字之中,上百次提到‘君子’,若是如你这般归纳,只怕难以定论下来。”
冯道脸色一红,拱手低头,恭敬地道:“学生才疏学浅,正欲请教老师。”
李曜笑容更盛:“老师无法告诉你,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究竟是何模样。”
冯道讶异万分,呆呆地看着李曜。
李曜却站起身来,对他道:“可道,你过来。”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床边,推开窗,一股寒风立刻吹了进来。赵颖儿连忙往炉火中又添了些新炭,然后好奇地看着李曜。
冯道茫然起身,跟着李曜过去。
李曜等他来到身边,才悠悠望着天上的阴云,道:“可道,你看那片云,像什么?”
冯道莫名其妙地望去,茫然道:“这……学生不知,或许……像一块帘幕,遮住了青天?”
李曜笑了笑,说道:“云卷云舒之际,难道不像夜色之中海上的浪涛?”
冯道迟疑一下,道:“老师法眼如炬,是学生看得差了。”
李曜摇头道:“你没有看得差,某也未必什么法眼如炬。”
冯道一愣。
李曜淡然道:“每个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原本未必一样,也不必一样。对于‘君子’,亦是如此。你不必也不应该因为某之看法与你有别而怀疑自己。你欲学君子之道,某只能教你某心中所想、日常所行的君子之道。”
冯道肃然一惊,忙道:“老师所行之道,学生倾佩之极,还要请教老师心中的君子之道。”
李曜微微点头,沉吟片刻,才缓缓道:“某心中的君子之道,概而言之只有两个字。”
“哪两个字?”冯道下意识接口问道。
“有利。”李曜斩钉截铁地说道。
冯道睁大眼睛,颇有些不可置信:“有利?可是老师,圣人曰……”
李曜摆手打断他的话,淡淡地问:“你可是想到了‘见利忘义’这个词?”
冯道脸色涨红,却没辩驳。
李曜呵呵一笑,继续看着窗外,悠悠问道:“你可读过《周易》?”
冯道硬着脖子点了点头:“学生粗有涉猎。”
李曜也不计较他的表现,淡淡问:“何为乾?”
冯道答:“元亨利贞。”
李曜点点头,说道:“何为元?”
“大,始。”
“何为亨?”
“通达,顺利。”
“何为贞?”
“正而固者也。”
“那么……何为利?”
“这……”冯道蹙眉道:“有前贤以为,此利,所指乃为‘适宜’。”
李曜笑了笑:“你以为合适吗?”
冯道犹豫了一下,微微摇头:“似有不妥。”
李曜哈哈一笑:“这世上总有那么些人,自命清高,不肯言利。殊不知,人若不言利、不谋利,就只能过回茹毛饮血的日子去了。”
冯道吃了一惊:“学生驽钝,不知老师此言何解?”
李曜却不直接解释,而是问道:“可道,为师问你,若这晋阳城中,有一巨富,家资千万,有一日他忽然散尽家财,分发全城,使晋阳百姓每人得钱数十贯之多。你说,此人可算得上君子?”
冯道正色道:“若有这等仗义疏财、广为善举之人,自然可以称得上是君子。”
李曜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