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家顺流而下十二三里路的一个小山上,有一个窑厂,名叫江边窑,名实相符。那儿有一个小学,叫江边窑小学,有三个公办教师和四个民办教师。我就成了其中的一个民办教师。这还是在县教育局参加考试后录取的。大概是在96年吧,县教育系统进行教师档案整理,我校教务员参加,给我带回来清理作废的两份我76年考教师的试卷,考得还不错。语文85,数学95。回忆我刚到校的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一位70年代末毕业的高中生是那的负责人,他不经心地看看我说:“你是初中生,就教一二年级吧。”我高兴地一口答应下来,我自信我的汉语拼音还不错,也有一些体育和文艺方面的才华,是可以胜任的。
江边窑住的都是一些窑工,成分复杂,识字的不多,但手艺精湛,堪称一绝。我曾痴迷地带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学生,蹲在一工棚边上看一银须光头的老汉制泥胚,纯手工操作。老汉把一团捣好的泥放到圆型的制胚台上,用脚带动制胚台,可使之快转或慢转,老汉一双灵巧而粗糙的大手手,变换着各种手势,蘸着水,把一团泥玩得团团转,像变魔术似的,一会儿瓶底完成,一捏一抚一掏,瓶身出现了,再一捏,瓶颈出现,稍加修润,花瓶成型。之后还有绘画,雕塑,烧制等工序,马虎不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言不假。但这确实须有耐心,有信心,千揉百练,烈火陶冶,方能成器。为陶器如此,为人难道不是如此这般吗?所以,当时在窑棚外,就是我授业的最佳课堂,我带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都是在这青山绿水簇拥中的劳动作坊旁边进行的。学生们不仅仅是轻松地学习了小学一年级应学的课程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父兄亲人为他们上了生活艰辛的现实课,相互关心的仁爱课,团结互助的成功课。这就是贫穷的孩子大都较为成器的主要原因。
在江边窑小学教书不到一个月,我就被挖到另一公社中心小学上戴帽高中的课,这个公社在罗兰公社的上游,是全县在西边最边远的公社,交通十分不便。这中心校的老校长是我母亲的同事,又是我小学的老师,再说我参加民办教师招考,总分在全县又是第一名,所以老校长徒步走了50多里山路,到县教育局,找到教育局局长,极力举荐我,局长终于同意了。老校长又连夜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到我家游说我的父母亲同意我到中心小学任教。我被感动了,答应了老校长的请求。以至于我后来当了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校长,乃至受聘在广东担任民办学校校长,都时时事事以老校长为榜样鞭策自己礼贤下士,忠谋于事,切不可掉以轻心,目中无人。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老校长和他们学校的一位老师,赶着两匹马来为我驮行李,接我去学校上班,沿河边一直往上游走三十里地,就是中心小学了。我心里忐忑不安,我要面对的是一所新的学校,新的同事,新的学生。这会是怎样的一群学生呢?我不得而知。
我一到校,一群学生就都围了过来,替我搬行李,整理家务,我的宿舍是他们早就打扫好了的,我的学生和我的年龄差不多,男生很粗犷豪气,女生很羞涩腼腆。我和他们一下子就混熟了,成了好朋友。但我看得出公办的老师们对我是不冷不热,若即若离。是猜忌还是不满?我一头的雾水。
农村的学生很懂事,也很能劳动。我们的教室地面凸凹不平,学生们自觉参加义务劳动,筛好煤灰,抬来河沙,自费买来两包水泥,把教室的地面平整一新,又从山上砍下棕树的枝片,用锤子轻锤几下,去肉留须茎,拿它当涂抹白灰的刷子,及经济又实用。我和学生们用自制的棕刷子蘸石灰水涂抹墙壁,一遍,两遍,三遍,教室洁白明亮起来了。没有课桌,我们去抬。为了节约钱,学校的课桌是请深山老林的木匠打的,一是就地取材,价钱便宜,二是木材质量好,但运费很贵。我一声号召,50几个同学和我一起,呼啦啦爬坡下坎,到十多里地外的小山村抬课桌。
25张课桌,男生仅够了。有女生在场,男生抬起桌子来,不知疲倦,生龙活虎,脚下生风。一去一来,二十几里山路,两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任务。真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我们三个老师负责高一的全部课程,我教语文、历史并当班主任,石老师教数学和地理,汪老师教化学和物理。石老师是女的,很年轻,有些学生还比她年龄大,常被学生气得哭鼻子。汪老师是60年代农学院毕业生,理、化基础很扎实,并擅长书法,在书法上颇有造诣。我们三人的组合,可以说是“老中青”三结合,可以互补相益。当时的英语课也是我和汪老师分任,还好,英语教材难度只到初一初二的水平。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学校出现了一张新面孔,她端庄,秀雅,清纯,温婉。走起路来,平稳,轻盈,快捷。圆脸儿红扑扑的,后脑勺特平,两条粗而长的辫子在蛮腰和圆臀之间忽悠忽悠地勾人心魄。特属于那种越看越经看,越品越有味的女人。一打听,得知她是来代课的,也是知青,不过父亲是南下老干部,山东人,不幸英年早逝。母亲也是山东人,一手把她们四姐弟拉扯大,不易啊!她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