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光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南下建奴伪王多铎派遣明朝降军一千一百人备弓箭甲胄,伪装为明朝总兵黄得功部援兵,前往扬州西城诈城,诡计为大明参将曾志国识破,明军埋伏于城门左右,数千官兵奋勇冲杀,城门前敌我将士尸体相层叠,城门附近,血水横流,泥土变赤……
惨烈的扬州守城战自此拉开了序幕……
清军自二十五日企图里应外合不成后,恼羞成怒,且耽搁日久而无计可施,自二十六日起到二十八日,多铎率领满洲八旗、蒙古、汉军,共五万一千人之精锐大军轮番攻城,因为西城这里低矮易攻,而且城外有很多树木,所以清兵没有从其余的各处城门进攻,全无掩饰的把主力放在了西门这里强攻。
面对清军的强攻,城内的明军想尽了一切办法把精锐调到了西城这里,其余各处城防的守备已经削弱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几乎最后一个有经验的士兵都被调到了西城这里,而在清军的强攻之下,尽管守城的明军已经竭尽全力,清军进攻的浪潮却是一浪高过一浪……
现在曾志国虽然还只是参将,不过手中的权力却又重了许多。
英明的领导史阁部大人又给他加担子了……
自从那天曾志国识破了诈城之计,且又身先士卒奋勇冲杀,亲手就斩得十几枚首级。以大明的军功制度,曾志国又立下一级大功若干。
如果不是他刚提的参将,史阁部不好将他提拔太速,以曾志国这样抢眼的表现就是干个总兵也够格了。
不过现在曾志国手中的权力与总兵也差不了多少了。现在城中有三个半系统的军队,第一部份是淮扬镇的明军,这一部份牢牢掌握在总兵刘肇基和中军副将史德威的手中。
第二部分,就是前些日子刚到城中的甘肃镇官兵,这一部有四千余人,主帅总兵李栖凤被卑鄙的建奴暗中杀害了。
第三部分,就是兵部员外郎何纲所统领的忠贯营,这一部明军较为精锐,战斗意志与战术素养都比其余各镇要高出许多。
第三个半部份,当然就是曾参将所领的半营残兵了……
其实原本在扬州城外,史可法建立了极有层次的多重防线。徐州的高杰、淮安刘泽清、仪真刘良佐三镇迭次排开,三镇主力形成了互相策应犬牙交错的防御体系。
在三镇之外,扬州城附近也是重兵布防。
淮扬镇不必说,刘肇基为总兵驻高家集、张士仪的河协镇驻王家楼、沈通明参将的一个营驻白洋河,整个扬州附近也是四面布防,层次分明。
不过清兵犯境之后,一切不必说了。三镇的几百个大小军官降了不说,张士仪总兵率部向南转进了,沈通明败亡,许大成战死,李栖凤总兵壮烈牺牲!
所以现在扬州面临的局面不仅是少兵,而且缺乏将帅。
史可法左右支拙,曾志国又屡立大功,那日击败诈城的降兵之后,史可法对曾志国大为嘉许,当着众人的面甚是夸奖了一番。
由于甘肃镇没了总兵,其余的将领提不起来,史可法于是临时决定,兵部员外郎何纲权理甘肃镇兵事,而两千余人的忠贯营便交给了曾志国来统领。
于是在进入扬州城十几天后,路倒尸穿越客曾志国摇身一变,成为大明都督佥事、领淮扬镇参将扬州督司、世袭淮扬镇百户……而在曾志国的麾下,则有了原本的半个营再加上忠贯营一个营,手中的实力也是与空头将领完全不同,现在说他是淮扬镇的重将,史阁部的心腹,扬州城的忠贞守护者……也算是真的够资格了。
如果是平时,曾志国这样平步青云的幸运儿一定会招来很多嫉妒和眼红的眼光,甚至有很多郁郁不得志的军官会对他产生刻骨的仇恨。不过在这种时候,倒是没有人如此了,曾志国加官进爵的同时,也是肩负重任,西城守城的重担,实实在在的压在了他和史德威两人的肩膀之上。
到了二十八日这天的黄昏,在顶住了清兵最后一波攻击后,城墙上的鲜血已经凝结了,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道在四处弥漫开来。
扬州知府任民育带着民夫们搬运着城上阵亡明军的尸体,同时在军医的指点下,简单的处理和包扎伤患,轻伤的明军士兵抱着自己的武器半躺在城墙上休息,伤重的则被小心翼翼的抬下城去再进行处理。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和外科器械的水平,百分之九十的重伤伤兵会因为伤口里进入了感染物而面临伤口感染的可怕结果,除了少数身体特别强壮的能抗过去,其余多半都在高烧中痛苦无比的死去。
曾志国很明白这一点,并且与那些重伤的士兵们一样的感同身受,不过他悲剧的就是也无计可施……抗生素不是靠着他穿越就能搞出来的。
城墙之下建奴的尸体堆成了小山,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