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相互交流,课程不留文字,能记住多少是多少。”
所有人都凝紧呼吸,他们知道柳宇接下去要传授的,绝对是一件超越时代的利器,比步枪、火炮更要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柳宇闭上眼睛,把思路都想清楚了,他想传播的是知识。
笔永远比剑更有力量!
“今天我讲的这门课,叫做……”
这门课是跨时代的,要知道一直到了民国期间,当时的陆军大学请来了许多外国教官,俄国的,英国的,德国的,日本人,他们当中有许多最优秀的将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是第一等的指挥官。
他们传授所有的军学教程,从步兵操典、阵中要务、野战筑城、航空作战、照片判读到大军统帅,只要与军事相关,他们都可以传授,甚至于属于最高机密的统帅纲要,他们也会秘密传授给中国学员。
只有一门课这些外国教官是不会上的,无论是哪一国的教官,都不会教授这门课程,这门课的名字很普通,《战争起源》。战争起源这门课,不但外国教官不教授,即便是留学外国陆军学校,无论是日本陆士还是圣西尔军校,在论及后勤实践的时候,都会把中国学员请出去。
这门课在现代有一个新的称呼,称为战争总动员,各国教官始终把这门课视为自己祖国的最高,而民国陆军大学最后还是有人教授了这门课。授课的是一批流亡的白俄教官,一群没有祖国的人,所以只有他们教授了这门课程。
俄罗斯地一战动员在列强可以说是最弱的,甚至可以说是把基本的步枪动员都无法完成。*****一方面是后面屯积相当数量的武器弹药,另一方面是某些战场上得到一点一滴地补给,但无论如何他们算是把中国人领进门来了。
在抗战前,中国政府终于勉强完成了以师管区为基干的动员机制。但是在八年抗战之中,有数以百万计的壮丁不是死于战场,而是饿死、病死或者逃亡于近乎奴隶制的动员机制之下,他们的血泪可以写出很多书来,但是至少比起旧时代的雇佣兵制算是迈出了现代化的一代。
而即便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列强诸国,仍然在战争动员这门课上吃过许多亏,法国在一战中地弱势便是因为他把新单位和老单位完全分离开,导致兵力上吃亏太大。而德国人在一战中才创造性把老单位和新单位混编,这样让前线的军拥有更强的实力。
现在柳宇就在教授这么一门课程,一门列强直到二战时代都没有掌握的课程:“请记住,我们与法国人的战争,是你死我活的决战!是除了胜利之外,我们没有任何出路地战争!”
“我要把每一个青年人。每一根铁钉都运上战场,派上用处,我们要发挥出所有的潜力。”
这是一战后期德国人提出的总体战,也就是所谓全面战争,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挖掘战争潜力,但果柳宇还要进一步:“我们的黑旗军要有多少人?”
“有人说两千五百。有人说三千,有人说三千五百……我觉得都不够,都不够压过法国人,法国人在越南之兵,至少可得两万人。”
这是历史上法国在越南动员的兵力,事实如果法国人愿意,他们还可以提供更大的兵力,更要命地是,在越南这个被天主教渗透的国家。法国人可以轻松地武装起成千上万的土著步兵。
自己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武器弹药,更多的军用物资,而所有这一切的协调,都与战争切切相关。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个帝国主义的战争潜力是惊人,但是他们的动员能量更为惊人,一战和二战之前地美国军队是一只标准的弱旅,大体上塞尔维亚之类的欧洲小国家就拥有比美国更强的军队,但问题是在动员之后。他们能迅速变成一支上千万的庞大军队。
纳粹德国上台的时候。德国只有十万军队,而在数年之内。他已经拥有一只武装到牙齿的八百万大军,日本人的常备军不过二十万,在战争爆发一年内,他把兵力扩充到百万。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军事动员学的存在,新部队不再是象古代历史那样毫无战争经验,象德国人就动员了几十个波次地步兵师,每个波次地新单位都会有一些老单位,而新波次的步兵师会从再从这些稍老地单位抽调单位出去。
但是战争总动员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他是把一个国家,一个集团都纳入战争的范围之内,他是一门战争的艺术--或者可以说,战争动员的成败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职业军人是谈后勤。
什么时间开始动员,几天之内动员完毕,动员波次的分配如何,如何开进,如何补充老单位,如何组建老单位,如何控制战略物资……这是一门复杂到极致的课程。\\\\\
但是柳宇懂,他刚好懂得最基础的战争动员,懂得如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