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易知足漫不在意,严可欣迟疑了下,婉转的道:“可不是人人都象老爷这般喜爱闺女,素来风气是重男轻女,民间弃养女婴风气甚烈,一般家境稍富裕一点的,也往往只养一两个闺女,更遑论穷家小户。
多女尤多虑,不少地方都有溺杀女婴的习俗,弃养女婴的情况更是常见,孤儿院待遇优厚,若是不加管束,有可能会加重弃女婴的现象,如今上海有数十万人口......。”
不等她说完,易知足就发觉自己确实想的简单了,孤儿院若是不加限制,怕是一年就能收养上千的女婴甚至更多,长此以往,他就是再有钱也撑不住,况且这也违背他办孤儿院的初衷。
这年头缺乏有效的避孕措施,医疗也跟不上,孩子生的多,夭折率也高,不少人家都是四五个,七八个孩子,十几个孩子的也一点不稀奇,但最终能成人却不多,这也加重了弃养女婴的风气。
由此,他又想到了工厂老板对于保护女工权益的抵制,女工隔三差五的怀孕,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没有哪个工厂老板撑得住,因此工厂招收女工,结婚的一般都不要。
这是一个死循环,他不是神仙,同样也束手无策,***这玩意不是没有,但现在的套套粗制滥造,再则,因为夭折率高,只能以数量取胜,没人愿意避孕,可着劲的生,还不知道能活几个,一旦避孕,无后的几率就太大了!
一直缓步踱到园子门口,他才开口道:“张贴告示,人满为患,另外安排人日夜巡逻。再一个,孤儿院迁址,寻个偏僻点的地方,原址改办幼儿园,招收三至六岁的幼儿。”
顿了顿,他接着道:“跟夫人商量一下,组织人手,着手推广普及幼儿园,免费入学,学前教育也是普及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元奇划拨经费。”
若是从幼儿开始免费入学,这几乎是能从根本上扭转弃养女婴的风气,严可欣笑吟吟的道:“遵命,老爷。”
易知足一笑,“这可不是小事,你们别给我办砸了......。”
话未说完,林美莲快步进了园子,迎上来见礼道:“爵爷东南大学的冯校长求见。”
“请他去书房罢。”易知足说着看向严可欣,“跟许怡萱说一声,《女报》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时代在进步,女人不仅能读书、经商、工作,以后还能入仕,推广普及幼儿园的事情也可以先在报纸上吹吹风。”
东南大学,于道光二十六年就开始筹建,咸丰二年开始正式招生,校长冯桂芬是江苏吴县人,曾师从林则徐,是江苏经世致用派的代表人物,道光二十年进士,高中一甲二名也就是榜眼,在江南士林声名卓著。
道光二十四年,他丁母忧回籍,二十七年应易知足之邀,出任东南大学校长,一心一意创办东南大学。
进的书房,易知足便拱手笑道:“林一兄今日如何有暇前来?”
冯桂芬不过四十六七,一副冲淡谦和、恂恂儒雅的模样,起身还了一礼,他才道:“爵爷怕是忘记东南大学了罢。”
易知足素来是做惯了甩手掌柜的,听的这话,一边伸手让座一边笑道:“琐事繁杂,还望林一兄见谅......。”说到这里,他已是反应过来,“今年可是第一批学生毕业?”
“难得爵爷还记得。”冯桂芬笑着颌首道:“再有两个月,首批八百余名学生就将毕业,爵爷有何打算?”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大清的近代教育目前才是起步阶段,当前阶段还是以推广普及教育为主,择优录取一批公费出国留学,去美利坚、英吉利、法兰西,名额一百吧,四百暂时分配到师范学院、中学任教,剩下三百进入南洋两省入仕或是进入元奇名下的银行、证券、铁路、工厂,林一兄认为如何?”
“这批学生都很优秀,学习也刻苦......。”冯桂芬斟酌着道:“二四二罢,公费出国留学二百。”
“行,依林一兄。”易知足毫不犹豫的道:“他们的毕业典礼,林一兄提前知会一声,我亲自出席。”
听的这话,冯桂芬心里稍觉欣慰,易知足有多忙他是知道的,是以他才选择这个时间段来拜访,对方能抽空去出席东南大学的学生的毕业典礼,足见对东南大学的重视了。
微微点了点头,他话头一转,“有件事,在下心里颇为不解,按照爵爷所言,大清远远落后于西洋各国,当振兴教育,发展工业,埋首追赶,可元奇为何要浪费诺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挑起战事?”
易知足做了个请茶的手势,自个却是点了支香烟,他估摸着应该是林则徐让对方来试探的,吸了口烟,他才缓声道:“并非是元奇好战,实在是出于无奈,俄国人在克里米亚独自面对英法土三国,现在又加了一个撒丁王国(1861年改为意大利王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