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受友人之托,便须忠人之事!我有三本秘籍,你三人分头修习。”说到这里阳叔子抚了抚胡子,扔出三本秘籍,罢了又想道了什么,说道:“切记,不得相互偷看!”
“啊!剑谱!多谢师父!”陆林轩看着手中的剑谱高高兴兴的答道。
李禛拾起秘籍,只见蓝色的封面上有着大大的两个字《论语》!
微微一笑,李禛没有多说什么,“论语儒家?也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修身养性何以治国平天下!”
此时的儒家还不是后世那被程朱理学和八股文的天下,此时的儒家讲究君子六艺,一礼、二乐、三射、四御、五书、六数也!
此时的儒家不是后世那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君不见盛唐时一个个文人墨客无不腰别配剑,其中那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更有剑仙之名,而另外一位诗圣杜甫少年时期也是一位拿着剑的少年侠客!
哪怕是程朱理学出现之后,宋朝的儒生也有精通武艺之辈,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文天祥,他们都是能够上阵杀敌的豪杰,尤其是辛弃疾,
这位少年起义,带兵抗金,以两千之众击退金兵,在金国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也正因为有这么多儒家先辈,李禛才愿意学这儒学!
(科普一下,理学初起于北宋、盛极于南宋与元、明时代,初时理学讲究“存天理灭人欲”,现在很多人觉得程朱理学很坑,随意篡改先人的理念,
其实程朱理学表示这不是我的错,清朝熊赐履大肆鼓吹程朱学说,强调:“朱子之学,即程子之学。程朱之学,即孔孟之学。若程朱非,则孔孟亦非矣。程朱之学,孔孟之学也。程朱之道,孔孟之道也。
学孔孟而不宗程朱,犹欲其出而不由其户,欲其入而闭其门也。”乾隆五年(1740年)下诏说,程朱之学“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治,失之则乱,
实有裨于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
可以说后面严重歪曲了程朱理学,刘师培说“清代之学,迥与明殊。明儒之学,用以应世,清儒之学,用以保身”
“章太炎也说“宋明儒者多耿介,清儒多权谲”
一开始的程朱理学甚至反对佛门的轮回说法,至于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这个节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节,而是他m尊严!宁愿饿死也要尊严!这没毛病啊....结果现在一群人说程朱理学篡改...
朱熏如果知道,估计能从墓里跳出来,后人通过篡改他的学说,达到篡改先贤学说的目的,结果黑锅他背,好处还没有他的...朱熏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最后再加一句,朱熏也活该被骂,
自己的学说都没遵守,前面说着存天理灭人欲,后脚就朝青楼跑......我只想说灭尼玛那个b人欲!)
----------------------
李禛很清楚六祸苍龙传承的强大,李禛从未因为这一点而自傲,更没有因此小觑天下人,他从来没有像小说中的穿越者那样,以修仙之法,欺负武道,而是很谦卑的学习起那些看似一文不值的知识。
六祸苍龙的道是六祸苍龙的道不是他李禛的道,现在有了六祸苍龙传承,李禛已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可以轻轻松松看到其他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的风景!
可巨人只有这么高,李禛踩着他也只能站到这个高度,而李禛的野心也不止如此,想要达到更高的层次,唯有吸收其他先贤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踩着无数巨人走向更高,
也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更高处的风景!
“菜谱!”一旁的李云星低声惊呼道。
“嗯!”阳叔子低沉的声音传来。
李云星揉了揉眼睛,这才看到,“千金方”三个大字!
“千金方,师父,这是什么东西?”
“千金方,乃药王孙思邈,凝毕生心血所创作,数为珍贵啊!云星一定要用心学习!”
“可我要学的是武功啊!您干嘛不教我武功啊!”
“放肆!”
“凭什么,师妹可以练剑,我却只能学医,你偏心!哥!你倒是说句话啊!不学武,我们怎么给李焕报仇啊!”
“星云,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阳叔子眼神复杂的看着李禛,对于李禛那不似一般少年的成熟,阳叔子本就十分头疼,也正是如此,才让李禛学你修身养性的《论语》,便是希望李禛明白事理,不要走上不归路!
李禛微微一笑,却是答非所问,“我是李禛,从李焕死了的那一刻我便不是李星云了。”
听到这话,阳叔子眼瞳瞬间缩小,良久才恢复过来。
“唉!你要想清楚你这么做的后果,李焕可不能白死!”
再一次听到李焕,李禛闭上了双眼,苦涩的笑道:“我很清楚!”
“罢了!罢了!”阳叔子怒而离去,“我倒要看看没人教你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